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溯源52

    溼,痰,瘀是多因所致的進行性疾病,溼聚而生痰,痰盛而生瘀,瘀濁化火,痰瘀互結,近而胸悶氣短,渾身困重,代謝紊亂,四高纏身;治此病需以調為主,以治為附,長期堅持,化瘀,清痰,去溼因人而施方

  • 2 # 小小巧媽

    先來了解一下溼痰有哪些表現症狀,確定自己是否是溼痰。

    體形肥胖、長肚腩並是肥而鬆軟,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性格溫和,面部面板油脂較多,容易犯困,容易疲倦,面少血色,白中常發青,舌苔白膩而滑,很小感覺口渴,不想喝水,口唇色淡,容易出汗,汗出面板多涼,身體沉重,胸悶,痰多。

    痰溼的調理方法:

    1,多運動,加速痰溼的運化,排出體外。

    2,飲食儘量清淡,少吃一點肉類,特肥膩的肉類,切記暴飲暴食。

    3,多吃健脾祛溼,化痰祛痰的食品有扁豆,冬瓜,海帶,荸薺,白蘿蔔,薏米,茯苓,陳皮等。

    4,學些按摩方法,多做腳底按摩,也要排痰溼的功效。

    推薦食療的做法:

    材料:薏米,百合,木瓜。

    做法:1,薏米炒制後,與百合一起浸泡半個小時。

    2,將薏米,百合放入煲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熬半個小時。

    3,木瓜去皮,切小塊,放入煲中,繼續熬煮十五分鐘即可。

    4,盛碗。

  • 3 # 趙醫生216597905

    基本方,二陳東加絲瓜絡,鬱金為基本方。

    第一,黃痰多(溼化熱)者,加竹瀝,天竹竺,車前只。

    第二,痰清稀(寒痰多)者,加白芥只,蘇只。

    第三,痰膠粘者,加全瓜蔞,蛤殼粉。

  • 4 # 迪妹子生活記

    每天中午11點,脾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位各20分鐘,可起到祛溼的功效。長痘,頭面部出油,蕁麻疹、過敏等,多是因為體內溼氣過重所致,清溼療法針對調理搭配按揉三陰交穴,祛溼效果非常顯著,不信你試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銀河護衛隊》的小浣熊那麼弱,在漫畫中是什麼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