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俞白說
-
2 # 國風1974
我從來沒有覺得紅樓夢後40回是偽續。只不過是作者為了保命耍了一個花槍。從此來:天外書傳天外事,兩番人作一番人。
在第一回起頭空空道人就來了一次青埂峰無稽崖,看到了石頭上的故事。然後和石頭廢話了一篇,把石頭上的故事抄露而去,然後命名為《石頭記》。但是就這本書怎麼到曹雪芹手裡,並沒有交代。只說了曹雪芹在悼紅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節。提了個《金陵十二釵》的名。
所以曹雪芹肯定是把這本書寫完了。紅樓夢前80回並不是寫了十年,而是在三兩年之間寫完了被批閱增刪了十年。這種劇設明顯的很不合理,就有如現在一個當紅的電影明星,有一天毫無原因的突然不拍電影了,自斷了前途。大家不覺得不可思議嗎?再比如某一部非常火的網路小說,作者好好的突然斷更。不覺得奇怪嗎?但這種怪事就在曹雪芹身上發生了。紅樓夢在當時的地位有多火,竟獲得了:開談不說紅樓夢,便讀詩書也枉然。之極高的讚譽。什麼作者能讓這麼一火遍全國的作品就這麼沒有下文?
紅樓夢是一部反滿吊明的政治性小說。風花雪的故事背後隱藏了南明一段可歌可泣的亡國血史。這對於極力想悔卻那段歷史的大清王朝簡直就是意圖謀反的行為。理所當然的也會為作者遭來殺身之禍。而作者又是一個非常具有愛國情懷的赤子,不容那段歷史被毀卻。所以他必須寫,但是也必須保住自己的命。
紅樓夢前80回揭示了亡明之失。對於清王朝攻擊的鋒芒還沒有那麼尖銳。最多圖窮匕見的地方就是78回林四孃的故事和姽嫿詞。但是到了後40回已經開始了亡明之慘。算是到了兵鋒相見的地步,處處針對滿清的暴戾和殘酷。時時描寫南明王朝亡國的悽慘與人民的悲哀。這肯定會使得那些政治嗅覺很靈敏的人很快發現紅樓所隱藏的祕密。而使得這本書遭遇滅頂之災,作者也將會承受滅九族的殘酷懲罰。
十年過去了,人民大眾對紅樓夢這本書的後續故事的渴望已經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很多人千里迢迢的跑到曹家催稿。可能搞得當時的曹雪芹比現在的大衣哥還要煩躁。就在這個時候正當盛年的曹雪芹莫名其妙的去世了日子是除夕。他的兒子也在日前八月十五去世了。這兩個日子都是不願意見死人的日子。曹雪芹父子真死假死除了他的幾個至親好友沒人知道。然後她兩年前新娶的老婆不久也莫名其妙的失蹤了。曹家算是在這個世界上風流雲散。剩下的只有那些不明就裡的民眾對紅樓這部書未能完成的無限遺憾。
紅樓這部書前80回版是從北京始傳遍全國,但是在曹雪芹去世兩三年內,百二十回版本的紅樓夢在江南始傳遍了全國,自然也到了北京。這時候,脂硯齋已經完成了他對80回版石頭記的重評。可能根本沒注意到120回的版本。
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曹雪芹根本就沒死,只是搞假死轉移到了江南。然後把充滿風險的這本書的後40回祕密地發出來。反正即便是有人看出來紅樓的反動性,作者已經死了,朝廷也未必會挖了他的墳墓鞭屍。
至於說高鶚程偉元的續寫。兩個人在序中作了詳細的說明。後40回並不是兩人憑空捏造,是幾十年銖積寸累得到的殘稿。兩個人進行了編撰,補綴。修成了120回全本紅樓夢。對於古代的文人,信義和德行至關重要,這兩個人絕對不會拿自己的手筆冒充別人的東西。而且紅樓的熱度這麼高,自己的手筆蹭熱度都來不及呢,哪有可能往外推?所以兩個人在序中所言應該是真實的!
紅樓後很可能是全本曹雪芹所作,高程進行修版。至於為什麼世人多不相信,因為後40回更針對大清,更接近真相。他們不是不相信後40回是曹雪芹所作,而是不想承認紅樓夢包藏的真相。
-
3 # 鬼中影
看不下去,《紅樓夢》我只看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後面一回都看不下去,張愛玲曾經也說過:“《紅樓夢》看完前八十回後,後面的一回我都看不下去了。”可見後八十回的文字乏味到極致。
要知道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寫的,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的,這就形成了市場上我們常見的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紅樓夢》除了曹雪芹的續寫外,還有很多人都續寫過,請問要不是高鶚寫得亂的話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會續寫呢?所以單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高鶚續寫的後半部分很亂。
舉一個蔣勳老師說過的例子。前八十回當中從來沒有對林黛玉身上的穿著,佩戴有過直接的描寫,林黛玉的美在書中就如同月光一般,來無影去無蹤。然而在後四十回當中卻對林黛玉的美有了外貌上的描寫,寫她身上穿什麼,佩戴著什麼。這很明顯是兩個不同的作者在寫,手法也不盡相同,第一種寫法似乎更符合林黛玉這個形象,她本是天上的仙草,來到人世界本就只為還債的,她不是現世中的人,又怎麼能像現世中的人去描寫她的外貌呢?單單從林黛玉這個形象上來看就可以看出高鶚續寫得很亂。
其次曹雪芹的經歷是高鶚絕對沒有經歷過的,曹家經歷過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時代,她的奶奶曾經是康熙皇帝的奶媽,爺爺是康熙皇帝的小時候的伴讀,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在康熙在世的時候,他家族的權利達到了頂峰,他擔任江寧織造兼蘇州製造又兼巡鹽御史,這些都是當時有名的國有企業,對於曹家來說,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充當皇帝在江南的眼線,將江南的一舉一動上報給朝廷,康熙皇帝南巡時好幾次都是曹家接待的,可見皇帝對曹家的喜愛和看重。
一直到雍正時代的政治變局,曹家充當了犧牲品,當然這場政變當中曹家也只是一個很小的犧牲品罷了,主要的原因還是雍正要重用自己的人。此時的曹家被抄家,家產都被沒收,家人都被流放。
一直到乾隆時代,曹雪芹在我們現代稱作香山的地方寫起了《紅樓夢》,當時以小說為生的人是很被人看不起的,他家境很貧窮,甚至要每日舉粥渡日,向別人討飯吃,可見生活的艱難。
作者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成就了這本書,這些經歷不是高鶚所有的,他也只能憑藉著自己的想象去寫,續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和曹雪芹有很大的差別。
-
4 # 布媽生活魔方
我們姑且認為曹雪芹前八十、高鶚後四十說法是對的,為什麼後四十回一直屢屢受人詬病?
我們不說文學水平,只說立意,“政老沐皇恩”一節就足以推翻曹雪芹初期的構思!原本的曲終人散成了大團圓,這樣的結尾著實配不上。
曹雪芹本人被抄家後,雖然生活困頓,卻沒有太多怨懟,他是以一種超脫的心態來構思這部鉅著的,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儘管站在幾百年前的角度看,曹雪芹是不會有後人賦予的所謂“揭露鞭撻封建社會”,追求人人平等之意,但是曹雪芹在文中還是若有若無地透露了對皇權的批評。
後四十回卻變成了對皇權的鼓吹,寶玉對所謂“正道”轉變想法,開始維護,以致中舉後出家讓人感覺牽強至極。有一種說法是高鶚趕考時為生活所迫,續了後四十回,掙了一些銀子,這好像能很好解釋後四十回的立意,儘管高鶚還是有能力水平的。
許多年來,紅樓之所以膾炙人口,也許就在於它的殘缺,如果當年曹雪芹的原本不遺失,完整流傳下來,可能並不會有今日的轟動,這是殘缺才有的吸引力。
-
5 # 喜喜羊羊喜喜人
個人觀點,沒有什麼高鶚續寫的問題,也就沒有什麼曹雪芹先寫的問題,《紅樓夢》開篇就寫明,是有一個脂硯齋的人重新將之前眾多編輯整理的紅樓夢版本整理成《石頭記》一書,可以確定現時人們所看到的已經定型了的版本《紅樓夢》,是脂硯齋這個人確定的,那為什麼後來又改為叫《紅樓夢》呢?以本人偶然從央視學者所講及結合南方地區民間傳說綜合分析,在乾隆皇帝時代管理皇帝圖書館的叫紅樓的地方,有官員監守自盜大量明代書籍,程偉元從紅樓官員手中購到叫《石頭記》一書,如獲至寶馬上叫來老友高鶚共同整理用活字印刷出版公開大批量發行,但是可能因為石頭記做書名皇帝圖書館有記錄,就改為原先由建文帝朱允炆逃亡時所寫的回憶錄就叫紅樓夢這個名字了,這本回憶錄在明朝後期肯定被一群藝人改寫成戲曲劇本,所以書名就有很多版本了,而脂硯齋及以曹雪芹為代表的眾多編輯都是南明時代的反清復明的地下活動分子了,每人都用暗號暗語說話交流的,實際都是聚集在道觀上一個叫悼紅軒的地方進行地下反抗活動的,金陵十二釵的擺放意思,就是進入政黨活動時的偶像佈置了,顯然曹雪芹就是負責吸收女地下成員了,平時就是個專們寫悼詞的道人,又與脂硯齋們一道負責重新編輯《石頭記》一書。
-
6 # 少讀紅樓
一切藝術作品都是以質量取勝的。曹雪芹的《紅樓夢》前八十回,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是中國古典小說藝術的頂峰。
對於高鶚所續的《紅樓夢》後四十回,不能將它和曹雪芹的原作相提並論了。散文家、紅學家俞平伯幾乎全盤否定了高鶚後續的四十回,張愛玲直接稱其為“狗尾續貂”。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為:高鶚“補《紅樓夢》當在乾隆辛亥時,未成進士,‘閒且憊矣’,故於雪芹蕭條之感,偶或相通。然心志未灰,則與所謂‘暮年之人,貧病交攻,漸漸的露出那下世光景來(戚本第一回)’者又絕異。是以續書雖亦悲涼,而賈氏終於‘蘭桂齊芳’,家業復起,殊不類茫茫白地,真成乾淨者矣。”
魯迅批評續作的突出特點,就是他能夠從高鶚當時的思想狀況和所處的環境出發,並聯系作品的實際,來考察續作的優缺點。
清代研究《紅樓夢》續書第一人裕瑞,在《棗窗閒筆》中寫道:“此四十回同以前八十回人名事物,苟且敷衍。若草草看去,頗似一色筆墨,細考其用意不佳,多殺風景之處”。的確,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中,的確有許多“致命”的錯誤。
一是賈府結局的錯誤逆轉。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通過種種方法,暗示了賈府徹底敗落的結局。如第五回曹公《收尾 飛鳥各投林》概括了賈府衰敗的結尾:“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巳盡......”
還有秦可卿去世前在夢中給鳳姐的託付提示之語“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
高鶚開始續書時似乎也還是注意到了這一點的,在續作的前二三十回中,描寫了賈府等貴族家庭的敗落和人事的衰頹。甄府被抄、薛家囊盡、元春薨逝、王子騰驟亡;緊接著寧榮二府被抄、革去世職,賈赦賈珍被捕充軍,賈母、王熙風先後鬱郁而死,確實形成了衰敗的趨勢。
但後來卻出現了賈政承襲世職,寶玉、賈蘭中舉,賈赦賈珍也免罪遣返,薛蟠出獄歸正,寶釵有孕,一派“蘭桂齊芳、家道復初”的景象。
這樣的結局,不僅在藝術上又落入了曹雪芹所深惡痛絕的大團圓的小說舊套,而且更重要的是違反了歷史和生活的真實,沖淡《紅樓夢》的悲劇氣氛,減卻了悲劇色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個作品的反封建的思想力量。
二是情節描寫的悖於倫常。在前八十回中,曹公多次從判詞以及六十二回眾姐妹抽籤活動中,暗示出探春的結局“家裡已經有個王妃,難道你也是個王妃不成?”然而高鶚所續寫的探春只是嫁給了鎮海總制的公子,這“公子”怎可會是“王子”?
得知探春遠嫁的訊息之後,眾人心裡都不是滋味。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但是探春的親媽趙姨娘卻是一派“歡天喜地加上幸災樂禍”的表現。
“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比他的丫頭還不濟。況且洑上水護著別人。他擋在頭裡,連環兒也不得出頭。如今老爺接了去,我倒乾淨。想要他孝敬我,不能夠了。只願意他像迎丫頭似的,我也稱稱願”。
不知道探春如何擋住環兒“出頭”了,也不知道趙姨娘為什麼希望探春的婚姻像迎春一樣悲慘。虎毒尚且不食子,親孃在女兒出嫁前為什麼會給予這樣的“祝福”呢?
再者是探春出嫁的情節本應是小說中的重頭戲,然而高鶚卻是“辭別眾人,竟上轎登程,水舟車陸而去”,寥寥數語、一筆帶過,實在是令人不解。
三是人物性格的莫名突變。賈寶玉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叛道者,蔑視封建禮教和功名利祿,是他反抗精神最重要的表現。但在後四十回的一些章節中,續作者把他寫成為一個擁護封建禮教和追求封建功利主義的“祿蠢”了。
如第八十五回,寶玉聞賈政升郎中“心中自己甚喜”,以至於“喜得無話可說,忙給賈母道了喜,又給邢王二夫人道喜”。一百零二回,探春遠嫁,臨行來辭別寶玉,她“將綱常大體的活,說的寶玉始而低頭不語,後轉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
這與在第十六回中的寶玉聽說親姐姐元春封妃時的表現簡直是判若兩人。賈元春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對於賈府來說,這是何等“榮耀”的事情,“寧榮兩處上下內外人等,莫不欣喜”,獨有寶玉“置若網聞”,“對於賈母等如何謝恩,如何回家,親友如何來慶賀,寧榮兩府近日如何熱鬧,眾人如何得意。獨他一人“皆視有如無”。
另外是寶玉對愛情的“背叛”。在前八十回中,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是堅貞和專一的,“你死了我就作和尚去”。然而在後四十回中,寶玉和寶釵成親之後,寶玉“見寶釵舉動溫柔,也就漸漸的將愛慕黛玉的心腸略移在寶釵身上”,並且認為黛玉已死,寶釵又是第一等人物,相信“金玉姻緣”有定。
第一百零一回,寶玉、寶釵準備去給舅舅做生日,寶玉“兩個眼睛呆呆地看著寶釵梳頭”,後來寶玉先走,半路上特地叫焙茗回來傳話:“二奶奶若去呢,快些來吧;若不去呢,快別在風地裡站著”。鳳姐見他們倆口兒這般恩愛,十分羨慕。
還有一個小人物賈芸,在前八十回中,賈璉和鳳姐夫婦是有恩於他的,但在後四十回中,賈芸卻成了偷賣巧姐的“狠舅奸兄”中的成員。
為了使賈芸成為“狠舅奸兄”中的成員,高鶚甚至在八十八回中作了個鋪墊,賈芸再次去鳳姐處要“工程”做,巧姐一見到他便大哭不止,此情節似乎在有意模仿曹公的“伏筆”之法,但卻不符合賈芸這個人物的性格和世事常理。
四是怪力亂神的大量描寫。何其芳同志在《論紅樓夢》一文中曾指出:“至於求籤占卦,鬧鬼見怪,這類關於迷信的描寫層出不窮,也是高鶚續書的敗筆”。在續寫的後四十回中,的確多處鬼怪中邪之說。
八十七回妙玉坐禪中邪;八十九回水月庵的尼姑疑似“中邪”,半夜滿口吐白沫,繼而鳳姐屋裡的小丫頭聽見空屋子像有人在嘆氣,半夜鳳姐驚醒寒毛一乍;九十五回中寶玉失玉,請來妙玉扶乩;一百零一回,鳳姐在悽寂的大觀園中遇到陡然出現的大狗,還有秦可卿的鬼魂。
一百零二回,尤氏從大觀園中路過,便撞了“伏屍白虎”譫語綿綿,繼而賈珍亦病,到大觀園中燒紙後方好;一百一十三回,趙姨娘在鐵檻寺內,也被“鬼附身”,因為“使了毒心害人被陰司裡拷打死了”,還有鳳姐夢見了尤二姐,還有疑似自盡的守備公子和女孩張金哥的“一男一女”。
其中的一些描寫雖能襯托大觀園淒涼荒蕪景象和人“做賊心虛”的心理現象,但是如此大量的篇幅描寫鬼怪神靈,讓人感受更多地是他在宣揚宿命論和因果報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紅樓夢》批判舊世界的思想力量。
但是,客觀上講續書是一件困難的工作,有時甚至比創作一部新的作品還要困難,何況是為《紅樓夢》這樣一本曠世奇作續寫,更是難於上青天。
不理解這種困難,就可能會把續作一筆抹倒。高鶚作為《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能把《紅樓夢》續寫四十回,也說明他是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創作才能的,《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應該是第一功臣。
在續寫的後四十回中,也是有一些出彩之處的。
一是愛情悲劇的藝術描寫。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是《紅樓夢》的中心情節和主要線索。前八十回,寶玉和黛玉的愛情還是萌芽階段。如何把這個萌芽殘忍的“掐掉”,成為了小說的關鍵。正是在這個關鍵性的問題上高鶚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這個過程中,高鶚繪聲繪色、逼真鮮活地描寫了賈母、王夫人的冷酷凶殘,王熙鳳的狠毒陰險,賈寶玉的痴迷,林黛玉的憤恨,傻大姐的呆傻等等。黛玉在寶玉和寶釵成婚的鼓樂聲中死去,賈寶玉也終於在苦悶和痛苦中出走。
一對封建叛逆者的愛情,終於以動人心絃的悲劇終結。特別是黛玉香消玉殞與二寶洞房花燭“同步”烘托反襯和強烈對比,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是運用藝術對襯手法成功的典範。
二是以小見大的巧妙運用。傻大姐作為《紅樓夢》中的一個小人物,在前八十回出場撿到了繡春囊,成功引發了大觀園抄檢風波。在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中,她的第二次出場時無意之間把寶玉與寶釵婚配之事告訴了黛玉,徹底擊倒了本已孱弱的黛玉,把黛玉推向了死亡的快車道。
讓小人物發揮大作用,這也是高鶚對傻大姐這個智力不健全的女孩的“人盡其用”了。另外,在九十二回中,馮紫英向賈政兜售了以“母珠”為代表的“四種洋貨”,連馮紫英都覺得“這四件東西價兒也不很貴,兩萬銀他就賣”,但是此時的賈府卻連這一點兒閒錢也沒有了,馮紫英“只得收拾好,坐下說些閒話,沒有興頭,就要起身”以一顆小小的珠子來襯托賈府的日漸衰敗,也是高鶚的巧思。
三是官場醜惡的豐富補充。在續寫的後四十回中,高鶚對於封建官僚制度也進行了揭露和批判。第八十六回“受私賄老官翻案牘”,正面描寫了封建社會中的官場生活。
豪門望族的花花公子薛蟠殺死酒店當槽兒張三,理當償命,但知縣受薛家的賄賂之後,徇情枉法,減免了薛蟠的罪行。複審翻案一場,知縣假作聲勢,要打要夾,對於貪官情狀,寫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高鶚的這回文字,既揭露了封建官僚機構的腐化,又揭露了封建社會中財可通神的醜惡現實。還有“守官箴惡奴同破例”一回,賈政調任江西糧道,原想“做好官”,所以到任之日,就出示嚴禁,不許州縣折收糧米、勒索鄉民。
誰知他的長隨和家人原是為了發財才跟了他來的,如今見弄不著錢,十分不滿,於是合夥磨洋工。賈政因此感到“樣樣不如意”;後來隨從李十兒鉤連內外官吏,作威作福,貪汙勒索,無所不為,哄著賈政辦事,反覺得“事事周到,件件隨心”。
這些描寫更說明了封建官僚制度已經完全腐朽,是一個“做清官而不可得”的空前黑暗的時代。高鶚在後四十回中關於官場生活的成功描繪,是對前八十回對封建社會批判的一個重要補充,增強了《紅樓夢》的批判力量。
高鶚在後四十回中,對一些次要人物的藝術處理也是得宜的成功的。如司棋和鴛鴦的剛烈結局,襲人的喜逢“昔”人蔣玉菡,金桂的撒潑放刁,雖然都是數筆勾勒,卻也逼真傳神。
-
7 # 青山紅豆心
後四十回續書,有其不可埋沒的貢獻。
一、它使前八十回未完內容成為一個完整的一百二十回版本。
二、後四十回續書在前八十回基礎上,主要人物的結局基本符合八十回前對主要人物的判詞。惜春的出家,鴛鴦的自縊、司棋以死殉情等都比較符合原著軌跡。
三、按照曹雪芹原意,賈家應遭滅頂之災,家破人亡"樹倒猢猻散","落了片茫茫大地真乾淨"。續書在保持前八十回所預見的的賈府日漸衰敗,但後來賈家又重新興盛起來,又變得榮耀了,這是嚴重違背曹雪芹願意的。但對於一些重要情節的處理,如大禍迭起而導致錦衣軍的查抄,寶玉完成愛情後出家的悲劇結局等,具有一定感染力量。
四、"黛死釵嫁"於同一時刻,"有情人未成眷屬",是後四十回續書的最大貢獻。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極為罕見的以悲劇結局的故事,徹底打破以往才子佳人大團圓結局的慣例。
五、後40回續書,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藝術上都不如曹雪芹所著前80回,但其能遵循曹雪芹的許多技巧,大體完成全書的整體結構,使故事首尾完整,使《紅樓夢》得以迅速廣泛地流傳開來。這種續書的悲劇結局方式與同時代的其他各種《紅樓夢》續書相比,顯然流行得多。
六、後四十回作者在續書詩文中,常將人生如夢的感傷情懷抹上一層佛老色彩,這與曹雪芹悲天憫人的心態截然不同。
-
8 # 左養右學育兒
後40回續書,不管在思維上仍是在藝術上都略微有些不如曹雪芹所著前80回。但其最大奉獻在於能遵從曹雪芹的許多言語結構說話技巧,大體完結全書的全體結構,使故事首尾完整,因而使《紅樓夢》得以敏捷廣泛地流傳開來。關於一些重要情節的處理,如賈府日漸衰落,大禍迭起而導致錦衣軍的檢查,黛死釵嫁、寶玉落髮以完結愛情故事的悲慘劇結局等,都能體恤許多紅學家的所謂"威望"觀念,與紅學家的思維認識有所呼應,觀念也較共同,並具有必定感染力氣。某些章節如夏金桂撒潑、賈政作官、黛玉焚稿及襲人改嫁等描繪都寫得較為生動。
的確,後四十回的續書存在著許多的縫隙,還被人點評是狗尾續貂。後40回續書,不管在思維上仍是在藝術上都不如曹雪芹所著前80回。續書極不受歡迎,根本之點是背離了原作者曹雪芹的紅樓精神。許多地方反映出與曹雪芹的大悲天憫人的思維存在著適當的距離。高鶚本人也是一個紅樓迷,個人覺得從這個視點講,他怎樣續都是他的自在,咱們也完全可以在家自己續紅樓夢啊,他也並沒有逼迫每個人都去讀、都去承受他的續書啊。更何況我個人覺得後四十回中許多情節寫得仍是不錯的,比方黛玉焚稿,鴛鴦殉主,探春遠嫁、尤三姐自殺等等。
我個人最不喜歡的一段是調包嫁寶釵的那段,其實之前就可以看出,賈母並不中意寶釵,比方她問寶琴的生辰,還有在大觀園看了寶釵的屋子的情緒等等,所以這段的確讓人不能瞭解。
別的還有像襲人嫁蔣玉菡,探春回來探親,香菱最後被薛蟠扶正等等,我也非常不喜歡。還不如像電視劇上那樣讓香菱病死來得好。
-
9 # 清風徐來141284523
高鍔的續書是有貢獻的。
1.首先,他使紅樓夢有了一個完整的版本。不至於成為一本殘書。
2.高鍔是作者同時代人,對作者生活時代的社會生活更加了解,由他續書比由後代的人續書,其作品會更加吻合作品反映的生活原貌。包括語言風格也會更一致。對當時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更加了解。
高鍔的續書也是有不足的。
1.作者的立場與原作者不一致,其突出表現是對作品的大結局,改變了: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完全悲劇的結局,而代之以一個光明的尾巴:一個是沒全抄,而且賈家世職復還。另一個是未來家業復興、蘭桂齊芳。這是最為人詬病的一點。
2.另一個是關於書中情節和人物命運安排上,與原作者思路不符,如王熙鳳巧姐寶玉等人的命運與原作者安排不一致。
3.藝術水準未能達到前八十回的水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人對事物認識的能力取決於個人的經歷閱歷,也取決於文化水準、家學淵源等,曹雪芹的獨特出生環境和經歷是無法複製的,所以,續作者的作品水準無法強求一致。
-
10 # 花開花非花
寫了。
據分析紅樓夢及從當時人的一些文字記錄中,可以得出紅樓夢共108回,均為曹雪芹所寫。不過,在流傳過程中只儲存了80回。後40回是高鶚寫的。
紅迷很多,高鶚是其中一個,所以他寫的紅樓夢後續40回也是在自己閱讀前80回的基礎上寫的,是基於自己對紅樓夢的認識寫的,他寫的有一些是和曹雪芹的思路相悖的。
-
11 # 小龍兒說生活
對於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很多人對其有諸多非議,有的人覺得很好,也有的人覺得是狗尾續貂。不過,對於我來說,我覺得高鶚所續寫的《紅樓夢》雖然破壞了曹雪芹的本意,卻也有著它的存在意義。
違背曹雪芹本意的後四十回其實如果看完後四十回後,我們會發現高鶚所續寫的後面四十回和前面八十回的人物形象有著很大的差別。
在後四十回中,很多悲劇的味道都被淡化了,最終大團圓的結局,讓整本書悲劇的定調也全然沒有了。而且,書中前八十回中埋下的伏筆,後面的四十回基本上都沒再繼續用。
我覺得高鶚作為一個文學家,他既然能寫出後四十回的故事,那麼我們普通讀者都能看出來的明顯的不對勁的地方,他不可能看不出來的。所以,個人覺得高鶚是故意曲解曹雪芹的意思,寫出和前文無法呼應的後四十回的。
讓這本書得以流傳下去的後四十回其實在《紅樓夢》剛出來的那個時候,因為文字獄的關係,《紅樓夢》一直沒辦法出版發行。然而因為這本書的質量實在是太好了,所以乾隆也不想直接將它一棍子打死列入禁書。
也正是因為如此,書商為了能讓這本書順利地出版發行,透過對後四十回的操作,對這本書整體的故事結構做出改變,讓這本書能夠繼續發行下去,也是一個折衷的辦法。
所以,雖然這後四十回和前面的八十回沒辦法一一對應,然而如果不做改變這本書沒辦法發行的話,那麼我們後代讀者想要閱讀這本絕世佳作的話,也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後四十回雖然有些狗尾續貂,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後四十回,這本曠世名著《紅樓夢》才能順利地出版發行的。
讓人充滿聯想的後四十回不夠完美的《紅樓夢》讓這本書成了咱們中國的“斷臂維納斯”。
因為這本書的後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差別實在是太大,後四十回也就給了我們廣大讀者一個非常寬廣的想象餘地。
所以,從這點來看,後四十回對這本書的流傳,其實也是有莫大的功勞的。
-
12 # Celave
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只能當作得不到原作只能“充一時之飢”的劣質替代品,或者,也可以說成是“狗尾續貂”,遠看像,近看不是一回事。
在《聊齋》 中有一個短篇故事可以形容這種情況,故事中描述了一個缺酒又饞酒喝的人。
丘行素貢士,愛飲酒。有一天夜裡想喝酒,無處去買,翻來覆去的無法忍耐,於是想用醋來代酒。和妻子商量,妻子嗤笑他。丘貢士再三強求,妻子就煨好醋端過來。一壺醋喝光了,這才解衣安睡。
酒鬼很喜歡喝酒,可一時又沒有酒怎麼辦?臨時喝醋也可稍減酒渴。
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就是這樣,在精采絕倫的前八十回結束後,意猶未盡,很想知道後續還有什麼樣的精彩故事,苦思冥想,苦求不得,在這個時候,後八十回就能發揮“醋”的作用,雖缺少“酒”的醇厚味道,但也能聊以慰藉。
有很多地方,後八十回都表現出與之前不同的味道。
如超凡脫俗的黛玉態度發生改變,變得有些勢利,開始勸寶玉看一些正經書,把心思放在事業上。在黛玉的話說完,連書中的人物寶玉都感到不以為然,那麼,讓喜愛黛玉這個清新脫俗人物形象的讀者來看,又怎能接受這樣的突變?
再如,後四十回中寫到了寶釵嫁給了寶玉,雖然從故事發展來歷,這是是必然的結果,但青春朦朧才是最美好的階段。寶釵出嫁,像是仙女從雲端打落凡間,也正如寶玉的話,嫁了人後的女子失去了靈性。
“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讓寶釵嫁給寶玉,也是把故事庸俗化,甚至,讓寶釵懷孕,這忽略了寶玉的特性,因為賈寶玉形象的基本內涵在於:拒絕生產。
正如李劼在《紅樓十五章》裡做出的論斷,紅樓的續寫存在很多不足,他們不是遵循小說前面的暗示和人物性格的邏輯,而是按照他們西門慶式的下意識。
原本書中故事情節的發展都符合一條暗線,有些結果不必明說,就像繪畫中的留白,空著反而意義無窮,但在後四十回中偏偏要寫出來,完全失去了應有的味道。
總體來看,後四十回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美劇《權力的遊戲》編劇的大膽改變,在他們為所欲為、腦洞大開的創作中,完全浪費了前面精彩情節奠定的基礎,,以及忽視了種種伏筆,幾乎是顛覆性的破壞。
所以,如果實在想知道《紅樓夢》中人物的大結局,後四十回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可以給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這也是無奈而又勉強的辦法,但或許會非常失望。
〈完〉
-
13 # 天花紅學徹解紅樓
必然是偽續。
為了不重複別人,我就不從寫作水平差別、前後不接榫、人物形象扭曲等角度說了,這裡只從批語角度論證一下。
其實,批語和正文是不可分的,比如在傳抄過程中就有混入正文的批語。另外也有混入批語的正文,如: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甲側批: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二十房分,除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
……
仔細看,這裡的批語實為正文,這隻能說明它和正文的重要性是一樣的,也是脂硯故意賣個破綻來表明批書人便是作書人的。
所有古本都帶有批語,也就是說,《石頭記》自現世以來,批語便存在了,《石頭記》所以被更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就是在強調批語的重要性,是脂硯為其新增的防偽“水印”,“批語”成了辨別版本真偽的必要條件,從這一點上,也可以斷定沒有批語的通行本後40回絕非作者原筆,而僅僅是續書的一種。
-
14 # 高樓避愁
小說第一回中“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真是“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可惜沒有完稿,因幼子夭折,傷感成疾,還不到五十歲,就在貧病交加中擱筆長逝了。
曹雪芹死後,留下的只有琴劍在壁,“新婦飄零”和一部或許並未完成的手稿《石頭記》。
《石頭記》定稿只有八十回,八十回以後的稿子還未整理便已“迷失”。這八十回開始在部分朋友中傳閱,接著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開了。再接著藏書家抄錄傳閱長達三十年之久。
乾隆五十六年,程偉元與高鶚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變成了一百二十回,書名也由巜石頭記》變為《紅樓夢》。
《石頭記》八十回抄本流傳社會後,出現了不少續本。如《紅樓續夢》等等。
高鶚,字蘭墅,別號“紅樓夢外史”乾隆時進士,做過內閣侍讀,刑科給事中等官。
大多數人認為百二十本《紅樓夢》是高鶚續著。
也有人認為高鶚把當時各種續稿加以整理補定編著成了百二十本《紅樓夢》。
無論是高鶚續著還是將各種續稿加以整理編著,後四十回都是高鶚的偉大功績。
功績之一,是把寶、黛愛情寫成了悲劇結局,使小說成了一部結構完整,故事首尾齊全的文學鉅著,並且在當代和後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功績之二,後四十回某些篇章和片段寫得與前八十回一樣精彩、生動。最顯著的例子是黛玉之死,讓讀者忍俊不禁,常常淚流滿面。
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缺點在於違背了曹雪芹“落得一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創作主旨。特別是寶玉中舉和出家成佛被封為文妙真人,以及賈府復興,蘭桂齊芳的描寫背離了原作的精神。
高鶚續著後四十回就藝術成就來說和原著還是有一定距離。
總之,文學作品與作者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以及思想境界是密不可分的。自《石頭記》問世三百多年以來,特別是清代的中晚期,也沒有人能續出比高鶚所續更加優秀的續編。
因此,我認為儘管續篇有一定的美中不足之感,但是高鶚能夠使巜紅樓夢》成為一部完整的劃時代文學鉅著,是難能可貴的。這部小說在中華民族的文學史上綻放著奇異的光芒,與高鶚的貢獻密不可分,作為後人不應該求全責備。
-
15 # 智識頑童
後二三十回所謂續寫確實很奇怪,同一回書描述精彩與奇悶死氣連在一起,第一百零九回描寫死而返生穿越時空的柳五兒最神奇了,極有趣,但同回上下接續描寫的賈母妙玉等人對話,就好似她們己僵死了變行屍走肉一樣,這是極恐怖敘事筆法,到妙玉走火入魔,又寫得極好了,兩極分化精神錯亂一樣不靠譜!但又同一作者風格,只不過,邪魔化不正常了!
-
16 # 中醫師老索
這是個老話題,估計寫了也沒有幾個人看!
從古至今續寫《紅樓夢》者已有3000人之多,而能和曹雪芹八十回《紅樓夢》在一起出版的少之又少,我們幾乎所有人看到的《紅樓夢》續書都是高鄂的版本,這足以說明高鄂是眾多續書中的佼佼者、是眾多續書中最優秀者,所以高鄂才有幸被後來的各路文學大家以及紅學家所詬病,各路大神才有機會對高鄂的續書說三道四,比如狗尾續貂、令人作嘔等等等。。。之言語,不外乎想透過貶低高鄂來抬高一下自己,顯擺顯擺自己對《紅樓夢》有多麼的瞭解、研究得有多麼的透徹。。總之,各路神仙都認為自己比高鄂水平高!
都說高鄂不行,殊不知高鄂終究不是曹雪芹。但高鄂已經非常優秀了,高鄂才華出眾,知識淵博,詩詞歌賦不用說,尤其在醫學上和占卜學和心理學上的造詣,估計現在沒人能望其項背,特別是對黛玉得知寶玉娶了寶釵、到黛玉彌留之際的描述,簡直就是登峰造極般的描寫手法,沒有深厚的醫學知識和文學修養,是寫不出來人的心理變化對人的生命的影響程度,這一部分描寫的淋漓盡致。
有些人總認為自己比高鄂強,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寫出超越高鄂的續書。高鄂幾乎是曹雪芹同時代的人,尚且續寫不出觀眾所要求的理想高度,現代人更是望塵莫及。想超越高鄂,如果現在人做不到,以後更加沒有人能做到!
-
17 # 尋找金陵十二釵的後人
這是一個偽命題,高鶚沒有續寫《紅樓夢》,何來評價好壞!程甲本序言裡,說得清楚,高鶚對後四十回只是編輯,對遺失部分的接榫處進行了補綴。
敝人通讀《紅樓夢》不下十遍,深刻感受到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不論從語言的藝術性,或是故事的思想性,都應是一脈相承的!不足的地方是,後四十回不是百分之百的原著,就是前八十回,也很難說是百分之百的原文!根據我自己的思考,前八十回的原文率應在百分之九十六、九十七;而後四十回的原文率只有百分之九十,甚至只有百分之八十六七!就是百分之八十、七十,我們也能感受到後四十回的情節也是和前八十回遙遙相應的。有的讀者會譏笑道:“你算老幾呀,說後四十回是原著就是原著了!”我之所以說後四十回百分之九十是曹雪芹所著,不是空穴來風的胡謅,是有依據的。先不說語言風格,就單單說幾個關鍵情節的敘述,不是前八十回的作者,是絕對寫不出來的。其中一個主要情節是:賈元春的病因、死狀和薨逝日期,第二個情節是:賈探春遠嫁三年後回賈府,見到四丫頭惜春(住櫳翠庵,穿道袍)的表情,無不體現出作者的悲苦和無奈。賈府四春是有歷史原型的,康熙年間,出生在京城一個金姓官宦之家。一妻兩妾生下姊妹四個,妻生下元春,一妾生下迎春,一妾生下探春和惜春。在《紅樓夢》裡,作者為了創作的需要,進行了新的安排。賈政之妻生下元春,賈政之妾生下探春,賈赦之妾生下迎春,賈敬之妻(或妾)生下惜春!有人說了,曹雪芹為何這麼熟悉金家,為何要寫金家,與金家是何關係?其實,曹雪芹的母親正是金家二小姐,紅樓夢中的迎春。二小姐命薄,常被婆婆欺負,生下一子便一命烏乎!此子便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筆名)。總之,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是一人所作。
-
18 # 常瀟瀟原創詩
有值得借鑑之處,有歪曲作者原意之處,作品風格和語言文字表述和原作有差距,但是不可否認他是屹今為止寫得最好的續寫紅樓夢,最大限度的儲存傳播了紅樓夢,使它沒有失落在歷史的長河中,功不可沒。
-
19 # 星火情殤
高鶚續寫的紅樓夢,並不是高鶚真正的續寫,高鶚應該有紅樓夢後四十回的遺稿,在後四十回的遺稿基礎上做了改編,把紅樓夢結局改成了重沐皇恩,為封建王朝歌功頌德。
高鶚所續的紅樓夢,或者說改編的紅樓夢,最大的弊病不是他的文筆問題,而是他的思想問題。
高鶚和紅樓夢原著作者的思想是針鋒相對的,高鶚站在封建統治者階級立場上續寫的紅樓夢,所以他必然要歌頌封建統治者。
紅樓夢原著作者的思想是超時代的,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並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讀懂紅樓夢,包括高鶚在內,他也沒有真正走進紅樓夢原著作者的精神思想世界,也沒有真正領會到紅樓夢原著作者所要表達的真諦,只是把紅樓夢當作了一部沒落家族風花雪月的故事而已。
紅樓夢是反封建的一部小說,並不是反對某個朝代的封建統治者,也不是反清復明的排滿,而是揭露整個封建王朝腐朽的本質,無論敘述的是朱明王朝的家事,還是講述的滿清皇室的秘事,都是一種極為深刻的批判,所以才把紅樓夢故事發生的時間定在了末世,以此來說明整個封建統治階級,無論哪個朝代,總有一天會徹底坍塌,會被一個全新的社會制度所代替,封建階級統治者,會被一個新的階級取而代之,所以紅樓夢原著作者的思想已經超越了他所在的那個時代。
這種超前的思想,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不可能被周圍的人所能理解和接受,就如同馬克思主義思想剛誕生的時候一樣,過了很多年以後,才能被人們所接受,因為當時的人們不能理解和認同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思想,就像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一樣,因為五四運動,才使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轉變成了馬克思主義者,使無產階級走上了歷史舞臺。
紅樓夢原著具有新的思想,這種新的思想不被當時的文人們所理解,更不可能被人們認同,高鶚就是這些文人的代表,他的思想中,可能有排滿的反清復明思想,但是他不可能有反封建的思想。
高鶚和紅樓夢原著作者之間思想境界上巨大差異,導致高鶚從根本上寫不出紅樓夢原著的精華,高鶚也根本理解不了,紅樓夢為何是在末世,高鶚可能體會到了紅樓夢這部小說,寫的是朱明王朝的末世,或者是滿清王朝的末世,但高鶚絕不會想到,紅樓夢的末世,實質上是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末世,而不是一朝一代的末世,即使今人讀紅樓夢,有的人也把紅樓夢當作了朱明王朝或者滿清王朝的末世。
賈寶玉反對科舉制度,反對封建社會的仕途經濟,而科舉制度和仕途經濟是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基石,所以賈寶玉反對的不是某朝某代的帝王統治,而是整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社會里最受壓迫的是女人,賈寶玉恰恰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汙濁鬚眉之物,這也是紅樓夢作者對封建男權的一種批判,旗幟鮮明的反對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這種思想不可能被當時的社會所能理解和接受。
高鶚不可能理解紅樓夢原著作者的超時代思想,也不可能接受這種思想,所以高鶚才把襲人和妙玉寫得極為不堪,帶有強烈的歧視和壓迫態度,赤裸裸的表現出了作為封建男權統治者的醜惡嘴臉。讓賈寶玉接受了科舉制度,走上了仕途經濟,重新回到了封建王朝的懷抱,這和紅樓夢原著作者的思想背道而馳,完全是針鋒相對,南轅北轍,所以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紅樓夢,毫無價值可言,不僅僅是狗尾續貂的問題,而是對紅樓夢這部經典名著的惡意篡改。
紅樓夢之所以稱為曠世經典,不是因為她的文學價值,而是這本書裡,蘊含著一種超時代的思想,預言了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徹底的垮塌,而不是一個朝代的滅亡,所以才把紅樓夢故事發生的時間定在了末世,這個末世指的是封建階級的徹底滅亡。 -
20 # 蘭言解疑語
應該辨證地去看待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後四十回、以及新興的癸酉本吳氏石頭記後二十八回。一方面,它們都不是作者所寫,與前八十回有一些矛盾、不符作者原意。但另一方面,它們又比其餘的續書寫得好(例如《紅樓補夢》、《續紅樓夢》等等)。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不可能只看到第八十回就嘎然而止,總要在"跛子裡面挑將軍”,使這部文學名著有個相對的完整性,以利於普及。二百年來,高續在這方面多少是起了作用的。當然,對《紅樓夢》有所研究的人完全可以拋開高續,不必受其影響。
回覆列表
有種說法,紅樓原稿有前八十回,並且有14種版本。後四十回,丟了,或者不全。
紅樓原稿散軼民間,沒有正式全本出版。曹雪芹只是分散地傳播作品,沒有全本發表。
程偉元花了很多銀子和精力,四處構求,獲得大部分原稿。請求高鶚補全,刪改。
高鶚自序說,後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原稿,但是殘缺不全。這是可取信的。
而紅樓夢真正出版問世,讓天下人有全本書看的就是程高版。
所以程高版就是紅樓夢本身,是高鶚修補的。是修本,不是續本。
這個說法也是在網上看的,不知道是否可以取信。(侵刪)
但是可以知道的事是,高鶚對自己的修補或者說續寫很是自信。他認為自己就是在寫紅樓夢。原原本本的紅樓夢。
民國時有不少名人抨擊高鶚,印象深刻的是讀到張愛玲寫,‘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 ……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也沒深究。’’
胡適,俞平伯曾認為高鶚自己謅的後四十回。晚年俞平伯缺卻說“高鶚保全紅樓夢,有功;胡適,俞平伯腰斬紅樓夢,有過。”
也看過許多現代紅學家批評高鶚,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本來我對高鶚也是沒有什麼感覺的,總覺得一些地方的處理跟前八十回比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直到有一天讀了劉心武的續寫。嗯……果然只有高鶚的版本在全書中留了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他的續本有近百種,讀過一點,跟高鶚一比,高鶚簡直是神人。
(最後放張林妹妹的美圖,誰說林妹妹不能穿鳳冠霞帔與寶玉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