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金牛啦啦
-
2 # 露荷疏影
不是。二者完全沒有比對關係。你先要了解“狀元”的“元”是什麼概念。在古代科舉考試的時候,把取得第一名的稱為“元”。而古時候科舉考試分為三個級次,分別是鄉試、院試和殿試,這三個級別考試的取得第一名的,分別被稱為解元、會元和狀元,很明顯,殿試取得第一名成績的人被稱為狀元。現在每年高考各地都有高考成績總分最高的學生,人們習慣上把他們也稱為“狀元”,如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等,均是借鑑古代殿試第一名的涵義,因此上說,狀元稱謂和博士學位完全無關。
-
3 # 師者新說
隋朝開始開科取士,唐宋沿襲這種制度,並逐漸演變,到明清時期,讀書人要想成為狀元,要經過以下步驟:
童生試
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者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取得參加中央一級的會試的資格。第一名叫解元,二至十叫亞元。我們都知道的“范進中舉”就是范進在年過半百的時候在這一級考試中考取了“舉人”資格而激動的發瘋了。
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又稱中式進士),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度最高級別的考試,又稱御試,廷試,親試。殿試試題由內閣預擬,然後呈請皇帝選定。有時由讀卷官預擬後徑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擬題。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每三年進行一次殿試,殿試的第一名才叫狀元。整個封建社會,史籍中有記載的狀元約有七百多人。
所以,考個狀元,比考個博士學位難多了。
-
4 # 金銅鋁鐵
不是。。。古代的狀元等於直接可以進入中央進入政治統治的最高門庭。而今天的博士只是一老師。沒有任何政治資本。更進不去政治的最高階。。。連個村長都不如。。。
-
5 # 帥小西De
狀元和博士不是一個體制下的產物,單論難度或含金量的話,狀元遠超當代的博士。為什麼呢?
狀元是三年一次的殿試第一名,之前有記載的狀元僅為700餘人。但是"中國第一位博士"馬中騏(博士學位編號10001)之後,估算約有35萬左右的人獲得博士學位,且18年就約有5萬左右的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按題主的想法,非要放在一起的話,一個"700多",一個"35萬多",不是一個層次。硬要套的話,博士頂多算是"進士",而進士中殿試成績第一的才是狀元。
另外,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其實是國家認可的統治階級(幹部),如秀才就有免稅免徭役、見官不跪、過堂免刑等特權,我們在看電影時,是否還記得要杖打某個秀才時,得先剝奪其功名。而博士僅僅是個學位,想要進入體制,大部分地區都得參加公考,差異不是一般大啊。
回覆列表
不是
狀元就是類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今天在史籍中留有名號的狀元約有七百多人左右,他們都是在苦讀之後,才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當時科考上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