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了顯示君王、黃帝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地位,故有“孤”“朕”“寡人”等自稱,但是歷史上應該還有其他稱呼吧?你知道嗎?
6
回覆列表
  • 1 # 胡聊人文

    朕、寡人、孤、不穀的區別

    小時候,聽晉劇、豫劇、北路梆子,經常聽見皇帝稱“孤”。有了電視機後,看古裝戲,又是“朕”和“寡人”。“不穀”呢,從沒見著,故紙堆裡才有。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早的,之前,還有個“天子”“予一人”。這個天子,是商天子、周天子。他們在面對天下時,就稱“天子”,東漢《白虎通德論》講:天子者,爵稱也。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由此,聽聽,人家老天爺的兒子,是天官,被派到人間來替天行道的,夠威風吧。不過呢,在朝堂上,面對百官時,這些天子卻不這樣,為嘛,這天下是他家的,這朝堂是處理他家事的,這百官就是他家奴僕,平時嚇唬百姓用那套可以,可到這兒,誰不知道他就是個人,幹嗎那麼累,繼續裝洋相?於是,放下身段,自謙點,稱“予一人”。“予”,我。“予一人”,我一個人。譬如《書》裡,商湯就說,天下之大,都得聽“予一人”的。也可以這麼理解,“天子”就是書面語,“予一人”就是口語。這自謙,後世皇也偶爾用,譬如漢文帝就吶喊過,“天下治亂,在予一人。”忽必列也說,“以賢以長,止予一人”。

    寡人、孤、不穀其實起於同時。《老子》有“候、王自謂孤、寡、不穀”。周時候,封了許多諸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天子說我是“予一人”的時候,這些諸侯們心裡也打嘀咕,你看,天子已經“予一人”,我咋辦?好辦,華人不是講究傳宗接代嗎?什麼人才能延綿萬代呢,有德行的。沒德行的,人經常送綽號“你個斷子絕孫的”“你個老絕戶”。好了,諸侯們的自謙就打這兒來了,他們稱自己是“不穀”,也就是“不榖”,嘛意思?不打糧食唄。也就是斷子絕孫唄。幹嗎咒自己?可不是,是提醒自己如果沒德行,就會絕後。

    孤、寡人,《呂氏春秋》有“君名孤寡”。孤,是自稱小國之君的意思,所以只能諸侯用。譬如到了三國時,各個諸侯王也自稱孤。寡人是才疏德淺之意。那會兒稱寡人其實很隨意,並不是君主專屬,諸侯王、士大夫等,均可以自稱為“寡人”。而且,不光是男人可以自稱“寡人”。女人也可以,《詩經》中記載,莊姜就自稱寡人。

    到秦朝,天下一統,秦始皇就犯難了,俺叫秦始皇,不叫秦始王,跟諸侯不一樣,跟周天子也不一樣。所以,“予一人”“不穀”“孤”“寡人”什麼的俺都不能叫,那叫啥啊。李斯出個主意,皇上您不是叫嬴政嗎,那就稱“朕”吧。秦始皇一想,這詞不賴,朕,船板間的縫隙,俺何德何能,只有縫隙裡那麼點德行卻得了廣闊天下,這多謙虛啊。好。那會兒,別人也能稱朕,譬如屈夫子就吶喊過“朕皇考曰伯庸”。朕也不是我,是我的。但這會兒就不行了,也可以說是諱避皇帝的名吧,你們愛叫什麼我不管,反正朕只能是嬴政一人用。從此,秦始皇就稱朕了。

    相比之下,“朕”的地位和“予一人”差不多,甚至更高些。“孤、寡人、不穀”要低一檔。當然,秦始皇也會稱“寡人、孤”,

    不過到了唐,皇帝只能稱“朕”了。所以評說、戲詞裡的宋皇帝稱孤王,其實不妥。當然,也有一個孤例,朱元璋不稱孤也不道寡,叫“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完火鍋之後不能吃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