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原岸上

    這個每個學生都會有,因為面臨年齡的增長,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有了自己的隱私,不能說是謊言,只能說是孩子不想說而已

  • 2 # 胡慎之心理

    在《媽媽是超人》裡,有一幕是賈靜雯正在教她的兩個女兒唱歌,然後忽然之間,3歲的姐姐一下子站起來,把妹妹推倒在身邊。旁邊的媽媽表情馬上嚴肅了起來,問姐姐為什麼要推妹妹,那個姐姐說:“我想抱抱她”。

    那麼很顯然,姐姐在採取一種類似本能的反應,當她看到媽媽生氣了,然後想馬上掩蓋掉這個事情,讓自己能夠避免被懲罰,或者承擔這個結果。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撒謊的最初的動機,就是趨利避害。

    而一般到了七歲以後,孩子才有可能是有意識地去撒謊,故意捏造一些事實。

    那麼如果孩子學會經常對我們撒謊的話,我們可以反思一下,我們給孩子的環境,是不是有點嚴厲、太苛刻了?或者作為爸媽,我們是不是對孩子也缺乏了一些真誠,會對孩子撒謊呢?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也很難分辨,孩子到底是不是有意識地撒謊。但是不管怎麼說,面對孩子撒謊,我們最不應該作出的反應,就是發洩情緒,去譴責他。

    比如有些父母發現了以後很生氣,不做任何解釋也不聽孩子表達,直接“啪”一個耳光過去。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發現,孩子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誠實;相反的,當下一次再發生類似的事情的時候,他會更懂得撒謊,而且為了逃避懲罰,他會把謊撒得更漂亮。

    另一方面,在孩子撒謊的時候,很多父母會有一個誤區,就是希望孩子能夠馬上改正,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他要從此變得百分之百的誠實,或者說完全不撒謊。這其實是在用一種很苛刻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孩子,然而這種道德標準,我們相信很多的父母可能自己都做不到,卻希望孩子能夠做到,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反思的地方。

    就是在這裡邊,我們是不是投射了自己的期望在孩子身上?

    因為我們嫌棄自己做不到,所以也容忍不了別人做不到。同時,正因為我沒有能力做到,所以我特別希望你能代替我去做到。

    那麼在這種情形下面,可能需要作出調整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了。

    ——by 胡慎之

    作者簡介:

    胡慎之,最懂關係的心理學家。著有《胡慎之家庭教育課》《胡慎之家庭課:重建親密關係》《高情商人際關係溝通術》。看清真相,是為了更好地選擇。

  • 3 #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

    小孩子想象力豐富,有時候會編故事,這不算“說謊”。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是沒有一句實話,那就需要家長好好引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和異地男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