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比部郎中元寬之子,母為滎陽鄭氏。
聰明過人,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樂府詩創作受到張籍、王建的影響,“新題樂府”直接緣於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這兩人的友情,早在《舊唐書·元稹傳》便有所描述:(元稹)“既以俊爽不容於朝,流放荊蠻者近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貶江州司馬,元稹量移通州司馬。雖通、江懸邈,而二人來往贈答,凡所為詩,有自三十、五十韻乃至百韻者。江南人士,傳道諷誦,流聞闕下,里巷相傳,為之紙貴。觀其流離放逐之意,靡不悽婉。”
啥意思呢,就是二人一個在天涯,一個人在海角,在那個通訊極為不發達的時代,是他倆告訴我們什麼叫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連外人都不禁為之側目。
白居易這樣描述他們的關係:今所愛者,並世而生,獨足下耳。然百千年後,安知復無如足下者出,而知愛我詩哉?故自八九年來,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知吾罪吾,率以詩也。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比部郎中元寬之子,母為滎陽鄭氏。
聰明過人,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樂府詩創作受到張籍、王建的影響,“新題樂府”直接緣於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這兩人的友情,早在《舊唐書·元稹傳》便有所描述:(元稹)“既以俊爽不容於朝,流放荊蠻者近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貶江州司馬,元稹量移通州司馬。雖通、江懸邈,而二人來往贈答,凡所為詩,有自三十、五十韻乃至百韻者。江南人士,傳道諷誦,流聞闕下,里巷相傳,為之紙貴。觀其流離放逐之意,靡不悽婉。”
啥意思呢,就是二人一個在天涯,一個人在海角,在那個通訊極為不發達的時代,是他倆告訴我們什麼叫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連外人都不禁為之側目。
白居易這樣描述他們的關係:今所愛者,並世而生,獨足下耳。然百千年後,安知復無如足下者出,而知愛我詩哉?故自八九年來,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知吾罪吾,率以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