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逗包知識
-
2 # 一輩子康乃馨
此處提出的教育,我理解為狹義的學校教育,而非廣義的家庭、社會等等方面的教育。
有教無類,倡導的是教育平等和教育均衡。在這個方面,九年義務教育,現在政府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然而,對教育的重視和投資程度,各個家庭差異依然很大,尤其是城市與農村。
因材施教,倡導的是教育要關注個體差異。推廣了這麼多年的素質教育,可以理解為因材施教。然而,中考、高考這個指揮棒,卻使素質教育更多地成為應試教育的一件外套。因材施教,自然也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
我們常常會想: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的終極目的到底是什麼?
我也年復一年地在想這個問題。目前,我的理解為:好的教育是,能使學生樹立起正確、健康的三觀,並能讓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感恩這個社會給自己帶來的便利和饋贈,同時也努力回報社會。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每個學生在長大成人步入社會後,無論遇到什麼天災人禍,都能坦然面對困難,走出困境,享受生活,關愛他人。
1、有教無類指教育的普遍性,因材施教指教育的獨特性。
有教無類指不管什麼人都可以收到教育。因材施教是教師選擇合適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針對性地教學。
2、有教無類是教育結果,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
有教無類指人,原本是“有類”的,比如有的智慧,有的愚蠢,有的孝順,有的調皮,但透過教育,卻可以消除這些差別。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可以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那麼怎樣做到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統一呢?
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需要因性而教、因領而教、因能力個別差異而教,還要能夠促進學生能夠因教而學,因才擇學。因材施教,其實實在助長學生的差異性發展,豐富性發展。
而在此基礎上要做到有教無類,這其實並無矛盾,我們要不分貴賤等級,不分好與壞,一視同仁,對待每個學生都要認真教學,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人人皆可以透過教育成才成德。
因此要在有教無類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更能使學生更高的學習和發展,才能實現兩者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