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魯孫先生的《唐魯孫談吃》。唐老自幼出入宮廷,對老北京傳統、風俗、美食都瞭如指掌。年輕時隻身外出謀職,遊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熟諳各地美食。作品中對各地美食信手拈來,介紹了百種以上美食,每一種介紹篇幅不長,特別適合我這種看不了長篇文章的人。
2.汪曾祺,《五味》、《四方食事》。汪老年少之時家庭環境比較殷實,在飲食上還不錯,以後外出輾轉求學,求職,走南闖北,吃了不少各地美食。成名之後,汪老經常各地採風,進行學術交流,當然這個過程中也吃了不少各地名饌。不僅如此,汪老文筆又好,經常寫一些美食散文發表在《中國烹飪》上,同時還是一個出色的大廚,這點很難得,所以文章中還能讓你學到不少做菜技巧呢。
3.袁枚,《隨園食單》。袁枚是乾隆才子,詩壇盟主,一生著作頗豐。作為一名美食家,隨園食單是他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總結。以文言隨筆的形式介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烹飪狀況和烹飪技術,介紹了326種南北菜餚以及美酒名茶。真的有的人透過裡面的配方和技藝介紹做出了失傳多年的菜餚。
4.梁實秋,《雅舍談吃》。梁先生祖籍杭州,打小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出身於書香門第,父母都精於烹飪飲食之道,這對梁先生影響極大。年輕時的梁實秋在飽覽京城風物的同時也嚐遍了京城美食。京城的全聚德、便宜坊、玉華臺、正陽樓、烤肉苑、春華樓等,他都是這裡的常客。而且不僅梁先生會吃,而且還熟稔與美食相關的各種掌故、淵源。甚至對其產生的歷史背景,人文環境進行考究,真是個認真的吃貨!《雅舍談吃》,直來直去,開門見山。每一篇都以菜名命名,保證你邊看邊流口水。
5.蔡瀾,《蔡瀾美食地圖》,《蔡瀾食材字典》。蔡瀾,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生在南洋,求學東洋和西洋,最後落腳美食之都香港。蔡先生祖籍中國潮汕地區,自幼受到潮汕美食的影響,從此和美食結下不解之緣。相比以上幾位,蔡先生的特點就是接觸的面更廣,無論是國內的八大菜系,還是世界上的三大菜系,還是日本、東南亞的美食他都有所涉獵,可以說是見多識廣的一位吃貨。《蔡瀾美食地圖》就以平實的語言帶你領略國內外各種美食的魅力。《蔡瀾美食字典》有三本,分為蔬菜、主食、肉類禽類,從一根菜一把蔥給你講起,特別適合對各種食材還分不清的人。
6.唯靈,《唯靈食趣》。同樣,唯靈也是香港的一名美食評論家,在國際美食評論界也很有名。食不厭精是《唯靈食趣》的宗旨,他對食物的要求極為講究,強調新鮮、精緻、用心、自然。反對奢侈浪費。唯靈的古典文化修養不錯,寫的食評精煉考究,讀他的文章你會有心靈和饞舌的雙重享受。唯靈食趣主要介紹了不少粵菜和西餐的美食,也有上海菜的介紹,喜歡的朋友可以看看。
7.鄧雲鄉,《雲鄉話食》。鄧先生從早春蔬菜講起,再講甜品,小吃攤的小吃,夏天消暑的美食,貼秋膘的佳饌,以時間和事件為軸,把一個一個美食串了起來,再夾雜些文化故事,真的是一本美食的盛宴。
8.當然現在也有不少優秀的美食作家,例如二毛的《民國吃家》,《碗裡江山》;張佳瑋的《無非求碗熱湯喝》,董克平和五嶽散人的《吃貨》兩部曲等,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拿來讀一讀。不過說實話,讀美食作品真的是一種煎熬!尤其是在你餓的時候
1.唐魯孫先生的《唐魯孫談吃》。唐老自幼出入宮廷,對老北京傳統、風俗、美食都瞭如指掌。年輕時隻身外出謀職,遊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熟諳各地美食。作品中對各地美食信手拈來,介紹了百種以上美食,每一種介紹篇幅不長,特別適合我這種看不了長篇文章的人。
2.汪曾祺,《五味》、《四方食事》。汪老年少之時家庭環境比較殷實,在飲食上還不錯,以後外出輾轉求學,求職,走南闖北,吃了不少各地美食。成名之後,汪老經常各地採風,進行學術交流,當然這個過程中也吃了不少各地名饌。不僅如此,汪老文筆又好,經常寫一些美食散文發表在《中國烹飪》上,同時還是一個出色的大廚,這點很難得,所以文章中還能讓你學到不少做菜技巧呢。
3.袁枚,《隨園食單》。袁枚是乾隆才子,詩壇盟主,一生著作頗豐。作為一名美食家,隨園食單是他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總結。以文言隨筆的形式介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烹飪狀況和烹飪技術,介紹了326種南北菜餚以及美酒名茶。真的有的人透過裡面的配方和技藝介紹做出了失傳多年的菜餚。
4.梁實秋,《雅舍談吃》。梁先生祖籍杭州,打小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出身於書香門第,父母都精於烹飪飲食之道,這對梁先生影響極大。年輕時的梁實秋在飽覽京城風物的同時也嚐遍了京城美食。京城的全聚德、便宜坊、玉華臺、正陽樓、烤肉苑、春華樓等,他都是這裡的常客。而且不僅梁先生會吃,而且還熟稔與美食相關的各種掌故、淵源。甚至對其產生的歷史背景,人文環境進行考究,真是個認真的吃貨!《雅舍談吃》,直來直去,開門見山。每一篇都以菜名命名,保證你邊看邊流口水。
5.蔡瀾,《蔡瀾美食地圖》,《蔡瀾食材字典》。蔡瀾,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生在南洋,求學東洋和西洋,最後落腳美食之都香港。蔡先生祖籍中國潮汕地區,自幼受到潮汕美食的影響,從此和美食結下不解之緣。相比以上幾位,蔡先生的特點就是接觸的面更廣,無論是國內的八大菜系,還是世界上的三大菜系,還是日本、東南亞的美食他都有所涉獵,可以說是見多識廣的一位吃貨。《蔡瀾美食地圖》就以平實的語言帶你領略國內外各種美食的魅力。《蔡瀾美食字典》有三本,分為蔬菜、主食、肉類禽類,從一根菜一把蔥給你講起,特別適合對各種食材還分不清的人。
6.唯靈,《唯靈食趣》。同樣,唯靈也是香港的一名美食評論家,在國際美食評論界也很有名。食不厭精是《唯靈食趣》的宗旨,他對食物的要求極為講究,強調新鮮、精緻、用心、自然。反對奢侈浪費。唯靈的古典文化修養不錯,寫的食評精煉考究,讀他的文章你會有心靈和饞舌的雙重享受。唯靈食趣主要介紹了不少粵菜和西餐的美食,也有上海菜的介紹,喜歡的朋友可以看看。
7.鄧雲鄉,《雲鄉話食》。鄧先生從早春蔬菜講起,再講甜品,小吃攤的小吃,夏天消暑的美食,貼秋膘的佳饌,以時間和事件為軸,把一個一個美食串了起來,再夾雜些文化故事,真的是一本美食的盛宴。
8.當然現在也有不少優秀的美食作家,例如二毛的《民國吃家》,《碗裡江山》;張佳瑋的《無非求碗熱湯喝》,董克平和五嶽散人的《吃貨》兩部曲等,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拿來讀一讀。不過說實話,讀美食作品真的是一種煎熬!尤其是在你餓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