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甜點的誘惑力很大!看以下圖片就懂了!
6
回覆列表
  • 1 # 燕善閣茶道師

    人們喜歡吃糖,可能不僅是因為它具有甜味,更多的可能是因為其能夠為我們提供能量。所以與其說我們喜愛吃甜食,不如說我們是喜愛高能量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是很多生物獲取能量的首選,同時很多碳水化合物是具有一定甜味的,這可能在我們的漫長演化過程中逐漸喜歡甜味的原因,因為某種意義上來說,甜=能量啊。然而自然界還是會有很多“陷阱”,有些帶有甜味的東西並不一定具有營養,比如甜菊中的甜菊糖苷。在一次次的受騙當中,人類大腦逐漸進化出了有效的區分什麼是有甜味且能量高的食物,什麼是隻有甜味的食物。

    到底是如何區分的呢?在一項以果蠅為實驗物件研究中發現,當給果蠅舔食白沙糖時,會啟用果蠅大腦中的六個利尿激素44(Dh44)神經元,從而促使果蠅分泌出利尿激素,這種利尿激素類似於哺乳動物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可以有效的促進消化,讓果蠅舔食更多的營養物質。然而,當讓果蠅舔食只含有甜味劑而沒什麼能量的食物時,卻不能啟用這種神經元細胞,從而無法形成生成激素-促進消化反應這樣的過程。這也從側面說明大腦首先選擇的是能量,甜味只是意味著能量的到來,才讓人產生美好的期待。或許由於這個原因,大腦能夠區分味道相似的糖和人工甜味劑。

    既然我們能夠有效的區分糖和人工甜味劑了,那麼大腦對於甜味和營養訊號有沒有什麼區別呢?

    另一項以大鼠為實驗物件的研究中發現,甜味和營養訊號都是在大腦紋狀體中處理的。當分別以葡萄糖和蔗糖素(一種人工甜味劑,與蔗糖口感類似)為食物餵養大鼠時,發現以葡萄糖為食物時,大鼠大腦的基底核紋狀體背部區域和紋狀體的腹部區域都會分泌多巴胺。但是以蔗糖素為食物時,大鼠的大腦只有基底核紋狀體腹部區域才會分泌多巴胺。接著他們進一步採用在糖中摻雜部分苯甲地那銨(目前所知的最苦的化合物)來掩蓋糖的甜味,發現大鼠的大腦就只有紋狀體北部區域分泌多巴胺了。這也就間接表明,紋狀體的背部區域可能負責對糖這種能量物質起反應,而紋狀體的腹部區域可能就負責對糖的甜味起反應。

    也許你會說,我們弄明白了大腦對甜味物質和能量物質的反應區域存在差異,也不能表明我們喜歡吃甜是因為它能量豐富吧?嗯,為了解釋這個原因,這項研究還做了一個實驗,就是給大鼠提供只含有蔗糖素的食物和加了苦味劑的糖這兩種食物做選擇,結果發現大鼠寧願選擇苦苦的糖也不遠選擇甜甜的蔗糖素,而且大鼠越飢餓這種選擇越是明顯。這也表明在飢餓時,大腦會選擇富含能量的難吃食物,而不是沒有能量的美味。

    研究團隊在發現多巴胺分泌會使得 D1r 神經元(黑質神經元?)興奮程度上升後,又將大鼠的紋狀體腹部區域或背部區域的 D1r 神經元去除,然後再觀察大鼠的飲食行為,發現紋狀體背部區域去除的大鼠在面對美味但不營養和營養但不美味的選擇時,紋狀體背區去除的大鼠會選擇美味;而正常大鼠和紋狀體腹部區域去除的大鼠,則都選擇了營養。這又進一步說明了獲取能量是生物最為重要的事情,美味只是點綴罷了。

    所以為什麼喜歡吃甜食,可能只是大腦告訴你想獲得能量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女朋友吵架了,要分手,但是她身體不舒服,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