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虎有話說
-
2 # 餘益惠健康
腸道癌(carcinomaofrectum)簡稱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和食管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佔60%左右)。
絕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佔15%。
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 根據臨床觀察,發現一部分腸癌,發生於直腸息肉或血吸蟲病的基礎上;腸的慢性炎症,有的能誘發癌變;高脂高蛋白飲食引起膽酸分泌增加,後者被腸內厭氧菌分解為不飽和的多環烴,也可致癌。
-
3 # 天天醫學
腸道癌是指腸道(小腸、大腸)內發生了惡性腫瘤,在平時生活中小腸癌發生的較少,常見的有腺癌、類癌、惡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小腸間質瘤等型別,由於小腸癌的腹痛、腸道出血、腹部包塊等症狀不典型,所以診斷比較困難,容易被漏診而延誤治療。
在腸道惡性腫瘤中發生較多的是大腸癌,大腸癌根據發生的部位不同又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疾病,從癌症的組織來源來說,絕大多數都是腺癌。其中結腸癌在41—65歲的年齡段發生的較多,大概70%以上的結腸癌是由腺瘤樣息肉經過10—15年的時間慢慢演變形成的,其它30%的結腸癌不經過腺瘤演變的過程會在短期內形成的。結腸癌的發生與結腸腺瘤樣息肉、炎症性腸病、家族遺傳、長期愛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食物纖維攝入過少、肥胖、吸菸等高危因素有關。
直腸癌的發病率比結腸癌稍高一些,佔大腸癌的60%,按直腸癌的發生部位來說,大多數都是下段直腸癌,上段直腸癌與結腸癌非常相似,其實是難以分別清除的。
不論是哪一種腸道惡性腫瘤,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都會發生嚴重的併發症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死亡,所以發現的早,治療效果及預後就好。發現的晚,治療效果及預後也差。建議人們要在平時生活中注意觀察,如果頻繁或反覆發生腹痛、腹脹、腹瀉、便秘、便血、腹部包塊、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改變等症狀時,要高度重視,必須及時進行腸鏡等相關檢查,明確原因,瞭解是否有腸道惡性腫瘤的存在。還要及時治療與腸癌發生相關的腸息肉、炎症性腸病等慢性腸道疾病,預防腸道惡性腫瘤的發生。
回覆列表
腸道癌就是腸道細胞受到破壞產生了變異,變成了自私自利的細胞,不斷的吞噬其他細胞和營養物質成長,讓正常細胞死亡。
腸道癌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腸道細胞受到了摧殘,所以它憤怒的變異了。
那麼有什麼原因會讓他收到破壞呢?
如溫度,超過65℃的食物(如剛從火鍋撈出的菜直接吃),這樣的溫度你進去都受不了,更何況溫室裡的腸道。
食物中的致癌因子,這類致癌因子因為在腸道中分解,中食物中釋放出來直接與腸道接觸。
不好的飲食習慣,如吃的太多,食物會來不及消化,給有害微生物(喜歡高蛋白食物)分解造成有利環境,這樣他們就會分泌大量有害物質來禍害腸道;還有不按時吃飯,胃酸會直接腐蝕胃部,也會對胃造成傷害。
腸道和胃不像面板一樣可以不斷錘鍊成鋼(面板實際上也不可以),所以要善待它,呵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