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優優說情感
-
2 # 告白寶寶
早教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明確早教的意識。
對於報早教班的孩子來說,早教絕不僅僅限定於早教班的特定地點和那一個小時的特定時間,家長要時刻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是早教的素材。早教課上,家長要一心一意陪伴孩子,對早教的方法和理念多加思考,並貫穿到平時生活中去。回家以後,因為早教課都是針對特定階段的訓練,家長可以帶寶寶多複習課上的內容,並在生活中發現類似的鍛鍊,增加寶寶的學習。
如果沒有報班的孩子,早教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父母可以制訂一份寶寶不同月齡需要針對哪一方面的系統鍛鍊,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處處都可以是早教班。
家長要儘可能確定陪伴寶寶的時候是全身心投入的,如果時間不多,那就做到高質量陪伴,也好過邊帶孩子邊忙別的,三心二意會導致寶寶情感受挫,缺少安全感,甚至給寶寶做出不好的榜樣,對寶寶早教非常不利。
-
3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關於早教,現在都有一個非常普遍的誤區,就認為早教就是及早的學習知識。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教育敏感期,如果家長能夠根據孩子的教育敏感期來科學的思想,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事半功倍。所以,絕大多數早教事實上都是在家庭中實施的,比如孩子在語言敏感期,家長就應該懂得如何科學的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培養孩子的語言素養,而不是依賴於各類的早教機構。
比如在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家長應該重在培養孩子對數學的理解和數學概念的認知,而不是簡單的教會孩子1+1=2這樣的算術。
事實上孩子90%以上的教育敏感期都集中在幼兒階段,也就是孩子上小學之前,所以,在幼兒跟小學階段是家庭教育實施的最佳視窗期,一旦錯過這個有效的時機,進入中學,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弱,這個時候希望透過家庭教育對孩子施加影響,難度就會越來越大。
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是每個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家長要對孩子實施正確的早教,就應該學習現代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及早的對孩子的教育有科學的認知,才有可能真正的實施高品質的早教。
回覆列表
背景介紹:我家寶貝現在11個月,我們是從第四個月開始上的早教課。那接下來我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參與早教的。1、我自己會上網搜尋每個月寶寶發育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再重點鍛鍊寶寶。比如七個月會坐,八個月會爬。那在這兩個月份,日常除了聽歌、講故事、認識物體以外,我會特別加強坐和爬的訓練。會坐以後,還會有升級版。比如,寶寶坐著,你可以輕輕的用手去推寶寶,這樣可以鍛鍊寶寶身體的協調性與控制力。2、因為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很多育兒方面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後來索性就報了早教班,讓老師帶領我更好的陪伴寶寶。一歲以前是每週一次課,那每次上完課後,我會按照老師教的內容回家再次複習,陪孩子練習。比如這周主要學的是手的精細動作,穿珠子到洞洞裡(老鼠吃乳酪、或者蟲蟲咬蘋果),大家可以淘寶購買。3、無論學什麼愛,一定要重複,重複再重複。4、最好的早教一定是媽媽的愛,大家陪伴孩子上早教課或者帶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充滿愛,別以為孩子不知道,其實人家精明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