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媽那些事
-
2 # 嗯呢嗯吶嗯吶
孕婦是痔瘡的高發人群,一般這種情況,還是在孕檢的時候諮詢下醫生、因懷孕早期胎兒還未穩定,都會選擇保守治療,要是病情嚴重需要手術,一般會在胎兒穩定後再安排。孕婦一般都不給用藥,所以要做好肛部護理。具體就是便後要用水沖洗肛周,再給肛周消毒,久坐時候架空肛部部位,緩解水腫。如果需要坐浴的話,要坐姿坐浴,不能放個盆蹲在地上坐浴。 孕婦不好手術治療,所以要注意肛部護理,避免症狀加重,就是坐姿時要讓肛部懸空透氣,便後要用水清洗乾淨,燻蒸坐浴要保證足夠時間。準備一套電動肛部促愈包,裡面有肛部促愈清潔器幫助便後清洗,便血的患者特別注意,大便後不但要用肛部促愈清潔器沖洗,還需要用肛部促愈消毒巾擦拭消毒,因為便血的傷口會受到大便中細菌的汙染,如果不及時消毒,細菌滋生會造成病情惡化。肛部促愈藥浴盆每天用溫水或燻蒸坐浴,肛部促愈支撐墊幫助懸空傷口,促進水腫消退。肛部促愈包醫院和網上都有,網上買的時候注意鑑別,比如醫院用的肛部促愈支撐墊高度都是8釐米才能確保傷口懸空,而假的一般都是高度不足,架空面積也小得多,很多傷口在邊上的患者根本無法使用,裡面用的是劣質黑色海綿,一坐就扁,而正品是白色內芯,且有4個透氣道,確保傷口透氣。還有的患者買到的導氣管是回收的不透明橡膠,氣味也刺鼻,醫院用的導氣管是透明無色無味的,跟輸液管一樣。肛部促愈藥浴盆也必須是透明的注射器一樣的材質,因為要觀察藥液的濃度。
很多媽媽都可能會發現,生完寶寶之後,在自己的肛門上摸到一個小小的硬塊,那就是痔瘡。根據世界女性孕育前後調查報告,80%女性在生產前後多發痔瘡,常規痔瘡往往不引起人們重視,但由於孕期特殊情況,一旦發生在孕產前後應當及時治療。
引發產後痔瘡的4大原因:
(1)孕期因胎兒增大壓迫直腸,使直腸肛門的靜脈迴流發生障礙,引起痔靜脈曲張而形成痔瘡。
(2)分娩時用力太大導致靜脈迴流不好,加上順產側切,種種原因很容易引起產後痔瘡的發生。本來很多媽媽在孕前就有痔瘡或者只是有苗頭沒有凸顯出來,分娩會加重痔瘡的病情。
(3)由於產後寶寶娩出,胃、小腸、大腸恢復到正常位置,由於壓迫因素的去除,腸蠕動變慢,使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時間過久,排便時容易使肛門受傷導致痔瘡。
(4)產後多臥位,活動少,腹壁鬆弛,又多進食少渣食物,等原因造成的便秘,使痔瘡加重。
產後痔瘡要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那麼產後痔瘡的最佳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1、藥物調理法:孕婦、產婦和哺乳期的媽媽在有痔瘡甚至痔瘡脫出時,應外用孕植安痔瘡膏,使用這類孕產婦專用的痔瘡膏,使用此類藥物,可在治療的同時保持母乳餵養,不必擔心副作用、寶寶斷奶等問題。為了減輕肛門疼痛,還可以在塗抹孕產婦痔瘡膏前區域性冷敷或熱敷。
2、運動調養法:適當的運動可以減低靜脈壓,加強心腦血管系統的機能,消除便秘,增強肌肉的力量,這對痔瘡的防治很有作用。提肛運動是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能持之以恆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日常調養法:新媽媽生活要規律,每天定時排便,保持大便通暢,還要勤換內褲、勤洗肛門,並且保持外陰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