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禾喵喵
-
2 # 中醫兒科外治技術
七歲的孩子相對來說,體質已經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抵禦一般自然氣候變化的不適和調節能力。
首先要正確理解並接受孩子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的發燒,只要是一般的疾病導致生理反應發燒,一般無需過多擔憂。在一定可控範圍之內,不需要盲目過多幹預發燒。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發燒也是體現身體機能對入侵六淫或者病菌的一種對抗。透過這樣的錘鍊也是對孩子今後的體質一種升級。
冬季戶外多屬氣候不適導致風寒性感冒偏多。孩子能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證。如果是(一至兩天內)短時間低燒伴有頭疼或者關節疼鼻塞等情況,基本可以確診風寒感冒偏多。(不排除內熱過盛,俗稱寒包火,半表半里症)
如果在孩子承受能力以內,可以在家休息多觀察,此時還要做到短時間忌口,以半流質易消化食物為主。
適當的也可以使用小柴桂顆粒,小柴胡顆粒,解感顆粒,風寒感冒顆粒等緩解病情。或者適當煮點蔥姜水服用,同樣起到溫經通絡,祛風散寒解表功效。體溫不超過38·5度以上不需要單獨使用退燒藥。(布洛芬)
僅供參考!
-
3 # 蛻變卍
由於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易發生體溫調節失常,因此發熱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症狀。發熱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兒童發熱多具有自限性,一般不會危及生命,適當的發熱可以幫助人體消滅體內的病毒和細菌。
兒童體溫37.3~38.0℃為低熱,38.1~39.0℃為中熱,39.1℃以上為高熱,超過41.0℃為超高熱。兒童退熱藥主要是使發熱兒童恢復正常體溫的一類藥物。一般而言,患兒體溫不超過38.5℃,不宜服用退熱藥物,而應選擇物理方法進行降溫,如冰敷、退熱貼、溫溼敷法(用低於體溫的溼毛巾,擰去多餘水,脫去患兒上衣,將毛巾圍於其胸背部,外用乾毛巾包裹,5~10分鐘換一次毛巾,持續20~30分鐘)、頭部冷敷法(溼毛巾敷額部,5分鐘換一次,時間可長可短,視體溫下降程度而定,適用於高熱抽搐患兒,其優點是既能防止體溫上升,又能保護腦細胞)。
目前常用的兒童退熱藥主要有水劑、片劑、栓劑和注射劑4種劑型,常見的小兒退熱藥有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對乙醯氨基酚是目前兒科臨床最常用的退熱藥物,也是世界衛生組織首推2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高熱時的首選藥,其不良反應少,起效迅速,療效可靠,故家庭可以常備。代表藥如對乙醯氨基酚口服液、對乙醯氨基酚滴劑等。
布洛芬是較新的兒科退熱藥物,安全高效,具有明顯的解熱鎮痛作用,其副作用少,較對乙醯氨基酚對胃腸道的刺激小。代表藥如布洛芬混懸滴劑(美林)。注意:本品適用於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解熱鎮痛。
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服用兒童退熱藥,患兒使用藥物的劑量應嚴格按科學方法計算。因兒童的身高、體重不同,故其服用藥物的劑量也不同。
關注“臨藥健康”,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回覆列表
孩子發低燒,可以口服蓮花清瘟顆粒,或者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多喝溫熱水。注意觀察體溫,體溫超過38度5時,才能吃退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