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體育
-
2 # Asaikana
中國聯賽引入預備隊聯賽之後,不受俱樂部重視問題一直就困擾著足協,儘管預備隊成績可能會成為一線隊比賽積分相等時所比較的因素之一,但一直以來,對預備隊聯賽高度重視的俱樂部少之又少。隨後造成的惡性迴圈是,連足協、或比賽官員自己也會對預備隊聯賽失去關注,最後成為一個大家就這麼馬虎應付的雞肋賽事。
2018賽季之前,這個賽事基本沒有考慮到鍛鍊年輕球員這一功能。預備隊聯賽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設定一箇中國足協主辦的正式賽事,來讓前一天在一線隊沒有出場比賽的球員有機會參與賽事,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同時也避免因為失去比賽機會,長期排除在一線隊名單外之後,滋生一些合同上的法律糾紛,對中國足球聲譽造成影響。一些停賽的球員、傷病恢復階段的球員、因為外援政策所限沒能上場的外援,也透過預備隊聯賽找狀態。甚至之前還有試訓名額,也就是一些球員不用註冊就可以在預備隊上場比賽。這些混亂的狀態導致其實預備隊真正成為年輕球員培養平臺的功能基本是不存在的。
2018賽季,中國足協開始改革預備隊聯賽,一是把預備隊聯賽安排到下午場舉行,避免了第二天早上打預備隊,各個球隊趕時間隨便應付的問題。二是要求預備隊儘量使用主體育場來進行比賽,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隨便使用一塊草皮就可以打預備隊聯賽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問題裡提到的,鍛鍊年輕球員的作用:足協新要求,將U23政策匯入到預備隊聯賽,每隊必須在上場的11人球員中,始終有5名U23球員在場上比賽(紅牌罰下的相應減少)。這樣可以讓預備隊聯賽成為U23的主戰場,也能成為未來為一線隊輸送U23球員的主要平臺。這一規定還是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大量U23被報名進入到了預備隊,替代了原先一些二十五六歲了但因為合同原因還佔據著預備隊的球員的位置。這些U23球員獲得了更多的實際比賽的經驗,但從整體情況看,對預備隊不重視的情況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果賽事組織能更加規範,我想利用預備隊聯賽鍛鍊年輕球員的效果會更為突出。
回覆列表
中超聯賽的預備隊是與中超聯賽一同進行的比賽,中國足協的目的是讓各支俱樂部球隊的年輕隊員,或者是上不了場的隊員得到更好地鍛鍊機會,培養年輕人。不過,在中超聯賽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各支球隊都忽略了青訓的建立,以及年輕隊員的培養。首先中國球員的水平就偏低,如果在正式比賽中讓年輕隊員上場,雖然起到了鍛鍊新人的目的,但是卻有整體實力下降的鋒線。試問,那個俱樂部願意冒這樣的風險?所以中國足協進行了U23新政的改革,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參與比賽,為國足的未來未雨綢繆。
不過,中超聯賽的預備隊聯賽依舊是非常雞肋,預備隊的聯賽積分榜的意義在於,在兩隊在正式比賽排名和積分相同的時候,就要比預備隊的成績來決定最終的排名,這是預備隊可能是最有用的地方。除此之外,預備隊聯賽是很多傷愈復出的隊員來尋找狀態的。不過,還是有很多球員在預備隊聯賽得到了更好地施展機會,他們透過預備隊聯賽獲得了來到一線隊比賽的機會,並且打上了主力。預備隊聯賽能否起到鍛鍊的目的,筆者認為是會的。只不過現在預備隊聯賽的水平偏低,大家關注的點不在這,所以還是希望預備隊聯賽能夠慢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