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域狂生
-
2 # 孩子的避風港
人性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在於一個人以後持有什麼道德觀和價值觀。一個不敬畏生命的人肯定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不講誠信的人,一個沒有同情心得人。
從長生疫苗到滴滴平臺,再到崑山的紋身男,我們目睹了在當今市場經濟下,人們追求金錢,追求個人利益帶來的種種罪惡,哪裡還有什麼對生命的敬畏!很多人認為,經濟社會中人們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本質和心理,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並以亞當斯密《國富論》裡的論點來辯解。
可是他們忘了一個事實,《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是一個作者,而且道德情操論比國富論要早出十五年。很多人也許誤解和歪曲了斯密。在亞當斯密看來,同情心也即同理心是人類最原始的一種情感特質,而且每個人生來都具備。正如我們古人三字經說的那樣:人之初,性本善。無論是以後成為了高潔的聖人還是變成卑劣的頑徒,當初都是有這種情感特質。它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絡的紐帶,還是另一隻“看不見的手”制約著人們對財富和名利的過度追求。由此可見,所謂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不是什麼完全徹底的“自由經濟”,也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講誠信的經濟,是一個由人類原始的本能情感“同理心”來維繫的經濟。
不瞭解斯密的前期哲學理論,就不可能理解斯密的後期經濟思想。在當今,我們為什麼出現了這麼多有人為了追求極端的個人私利,不顧道德底線,無視法律的約束,也更談不上對生命的敬畏。應該是與多年來,人們忽略了對理論方面的探索學習,放鬆民眾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特別是輿論導向上的正確引導。
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如何正確的利用市場經濟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發揮積極作用,任重而道遠。
現在的人對生命已經失去了敬畏之心,因為人們不再相信因果輪迴和善惡有報,只剩下了本能的懦弱,及時行樂和毫不在意後果的生活態度日益蔓延開來,呈現出毫不在意別人的評論和毫不容忍別人評論的兩極分化狀態。人類缺乏對彼此基本的尊重,自然更談不上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