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否定的,九品中正制實際上就是曹操丞相府用人方式轉移為國家選拔機制,曹丕篡位以來主要做的就是延續曹操的道路,將曹操時期所定下的制度進行完善。
提交九品官人法的陳群在曹操擔任司空時期就出任西曹掾屬,負責司空府的人才選拔工作。經過多年升遷以後,陳群在曹操死前數年擔任著東西曹掾,負責主要的人才選拔工作。所以陳群提出九品中正制是在曹操時期已經成形,只是曹操沒有稱帝,才沒有把這種選拔方式制度化。
東曹掾屬和西曹掾屬只是丞相的屬官,看似地位不重,可是由於曹操的丞相府已架空東漢中央實權,所以這種負責選拔人才的官職就相當重要。早期擔任這兩個官職的是毛玠和崔琰,這兩人選拔出的官員都以清廉、才幹著稱。
崔琰是河北士族出身,由他經手選拔人才,在曹操時期就已經讓士族佔有重要影響力,毛玠選用的人才相對較為清廉。但這兩人都因為權力太大,捲入內部鬥爭中而敗亡。
曹操有一段時期讓司馬懿和蔣濟以丞相主簿身份,負責東西曹屬的工作。這兩人自曹丕篡位,都身居行政要旨,司馬懿在曹操的二代官僚中已經非常核心,並非從曹丕時期才開始重用。
而曹操對於陳群、司馬懿、蔣濟等人的任用,已經相當偏向於士族,這也是曹操勢力最初立足的重要一環,因此不存在曹丕需要跟士族做什麼交換。
曹丕和司馬懿、陳群等人的合作,跟兩漢以來維持皇權的做法沒太大區別,都是靠聯姻來維持集權鞏固。司馬懿的女婿荀廙就是曹丕的外甥,陳群又是荀廙的姑舅,夏侯尚的妻子是曹真的妹妹,夏侯尚之女嫁給司馬師為妻,透過聯姻來形成集團共利。即便在司馬氏奪權成功後,夏侯淵的孫子夏侯莊的妻子還是獻皇后羊徽瑜的堂妹。而夏侯莊的女兒夏侯光姬更是晉元帝司馬睿的生母。
由此可見,在曹操時期就已經跟士族形成共存關係,無論其政權內部如何洗牌,都不過是他們圈中一群人的鬥爭,給予下層士人晉升的渠道越來越,只是因為無法避免的階級固化。
從曹操的用人方式看來,九品中正制的本意並非是想讓士族壟斷選舉人才的權力,而是因為東漢末年以來,原有的察舉制已不再適合使用,無法有效的選拔大批人才。九品中正制是企圖使用新的資料分類,舉出大批儲備人才,方便國家任用。
在曹魏建國早期和中期有不少寒門子弟被啟用,如寒門出身的鄧艾、王基、石苞、州泰就佔有重要的地位,這些由司馬懿提拔的人才,成為後來架空曹魏皇權的重要力量,因此代表士族的司馬懿並不輕視寒門的力量。
九品中正制腐化,成為擠壓寒門的象徵,是因為其制度的缺陷以及歷史上無法避免的階級固化。
還有一點要側重提醒,所謂寒門並不是指最下層階級的百姓,寒門子弟也是士人,祖輩也都是中下層官員,只是家門相對沒有士族那麼顯赫,就以寒門出身的陶侃來講,他的父親陶丹都是孫吳的一個揚武將軍。自東漢末年到兩晉以來形成的階級社會里,都是中上層社會人物的遊戲,真正意義上最底層的人能夠身居高位是微乎其微。
只有一些將軍趁東漢末年憑藉軍功,曾經得到一些地位,可是兩代之後就沒什麼影響力。既然曹操、曹丕都沒有向最下層的人展開大門,又何談什麼向士族妥協呢?
答案是否定的,九品中正制實際上就是曹操丞相府用人方式轉移為國家選拔機制,曹丕篡位以來主要做的就是延續曹操的道路,將曹操時期所定下的制度進行完善。
提交九品官人法的陳群在曹操擔任司空時期就出任西曹掾屬,負責司空府的人才選拔工作。經過多年升遷以後,陳群在曹操死前數年擔任著東西曹掾,負責主要的人才選拔工作。所以陳群提出九品中正制是在曹操時期已經成形,只是曹操沒有稱帝,才沒有把這種選拔方式制度化。
東曹掾屬和西曹掾屬只是丞相的屬官,看似地位不重,可是由於曹操的丞相府已架空東漢中央實權,所以這種負責選拔人才的官職就相當重要。早期擔任這兩個官職的是毛玠和崔琰,這兩人選拔出的官員都以清廉、才幹著稱。
崔琰是河北士族出身,由他經手選拔人才,在曹操時期就已經讓士族佔有重要影響力,毛玠選用的人才相對較為清廉。但這兩人都因為權力太大,捲入內部鬥爭中而敗亡。
曹操有一段時期讓司馬懿和蔣濟以丞相主簿身份,負責東西曹屬的工作。這兩人自曹丕篡位,都身居行政要旨,司馬懿在曹操的二代官僚中已經非常核心,並非從曹丕時期才開始重用。
而曹操對於陳群、司馬懿、蔣濟等人的任用,已經相當偏向於士族,這也是曹操勢力最初立足的重要一環,因此不存在曹丕需要跟士族做什麼交換。
曹丕和司馬懿、陳群等人的合作,跟兩漢以來維持皇權的做法沒太大區別,都是靠聯姻來維持集權鞏固。司馬懿的女婿荀廙就是曹丕的外甥,陳群又是荀廙的姑舅,夏侯尚的妻子是曹真的妹妹,夏侯尚之女嫁給司馬師為妻,透過聯姻來形成集團共利。即便在司馬氏奪權成功後,夏侯淵的孫子夏侯莊的妻子還是獻皇后羊徽瑜的堂妹。而夏侯莊的女兒夏侯光姬更是晉元帝司馬睿的生母。
由此可見,在曹操時期就已經跟士族形成共存關係,無論其政權內部如何洗牌,都不過是他們圈中一群人的鬥爭,給予下層士人晉升的渠道越來越,只是因為無法避免的階級固化。
從曹操的用人方式看來,九品中正制的本意並非是想讓士族壟斷選舉人才的權力,而是因為東漢末年以來,原有的察舉制已不再適合使用,無法有效的選拔大批人才。九品中正制是企圖使用新的資料分類,舉出大批儲備人才,方便國家任用。
在曹魏建國早期和中期有不少寒門子弟被啟用,如寒門出身的鄧艾、王基、石苞、州泰就佔有重要的地位,這些由司馬懿提拔的人才,成為後來架空曹魏皇權的重要力量,因此代表士族的司馬懿並不輕視寒門的力量。
九品中正制腐化,成為擠壓寒門的象徵,是因為其制度的缺陷以及歷史上無法避免的階級固化。
還有一點要側重提醒,所謂寒門並不是指最下層階級的百姓,寒門子弟也是士人,祖輩也都是中下層官員,只是家門相對沒有士族那麼顯赫,就以寒門出身的陶侃來講,他的父親陶丹都是孫吳的一個揚武將軍。自東漢末年到兩晉以來形成的階級社會里,都是中上層社會人物的遊戲,真正意義上最底層的人能夠身居高位是微乎其微。
只有一些將軍趁東漢末年憑藉軍功,曾經得到一些地位,可是兩代之後就沒什麼影響力。既然曹操、曹丕都沒有向最下層的人展開大門,又何談什麼向士族妥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