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傅恆具有極強的實際辦事能力。大到軍事決策、政令的制定和施行, 小到乾隆皇帝出巡的路線、日程安排、朝中各種典禮儀式的擬定, 他每天要經辦大量事務。傅恆“政務練達” ,凡所經辦, “大小事務, 均得妥協就緒” ;處理政務, 常常與乾隆皇帝之意不謀而合, 如他奔赴前線過程中的諸多奏報, 乾隆皇帝常批:“此見又與朕意相合, 深可嘉焉” ;傅恆慮事周到, 有時甚至能想到乾隆皇帝的前面, 對此乾隆皇帝更是讚歎不已:“傅恆所奏料敵情形一折, 籌畫精詳,思慮周到, 識見高遠, 實乃超出等倫。

    經略大學士隨朕辦事數年, 平日深知其明敏練達, 初不意竟能至此。即朕自為籌劃, 亦恐尚有未周。朕心甚為嘉悅。”對他相形度勢提出的處理意見, 挑剔的乾隆帝常常以讚賞的口吻批諭:“諸凡妥協詳明, 有何可諭, 一如卿議行。” 傅恆如此才幹, 使其他大臣相形見絀, 他奉命出差時, 乾隆皇帝便如失左右手。

    乾隆十三年, 傅恆奔赴金川前線不久, 乾隆皇帝便抱怨說:“經略大學士起身以後, 軍機處所辦事件, 多不能愜意” ;“今日召見軍機大臣等, 面降諭旨, 伊等從清晨直辦至未末, 方行進呈, 而詞旨又殊多未當, 復煩朕大加改削, 直至申正始畢。經略大學士途次逐日驅馳, 尚能辦如許事件, 又皆精詳妥協, 則經略大學士實勞瘁矣, 而朕此間之佐理需人, 實不可不念。

  • 2 # 季我努學社

    傅恆,字春和,姓富察氏,是滿族鑲黃旗人。他出生於1722年,逝世於1770年,是乾隆年間的重要人物。傅恆出生於富察氏家族,家族勢力顯赫,其姐姐更是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純皇后。如此出身使得傅恆擁有著很高的權勢,但他並非依傍祖業的紈絝子弟,從小就十分努力,終於成為了文才、武藝兼備的治世之才。乾隆皇帝引以自譽的“十全武功”,有五次就發生在傅恆任首輔期間,傅恆憑藉自己的傑出才能,或在朝中運籌,或在前線領軍,立下了赫赫功勞。

    (傅恆)

    軍事方面,以平定金川、準噶爾、緬甸三次戰役最為突出。乾隆十二年(1747年),金川地區莎羅奔發動叛亂,乾隆皇帝先後派張廣泗、訥親等人前往平叛,張、訥二人不和,指揮失誤導致接連失利。乾隆皇帝於是改派傅恆領軍出征,傅恆與傅爾丹、嶽鍾琪等老將通力合作,清除內奸、整頓行伍、改變戰術,確立了正確的作戰方略,從而扭轉了戰局,接連取得勝利。最終,莎羅奔向舊上司嶽鍾琪遣使乞降,金沙地區於是得以平定。

    準噶爾部一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乾隆即位後,準噶爾部出現了內訌,一些部屬紛紛投降清朝。乾隆皇帝意圖抓住良機一舉平定準噶爾部,但大臣們大多顧慮重重,傅恆在此時堅定地支援了乾隆皇帝。乾隆二十年(1755年),傅恆率軍出征,不到三個月便蕩平了準噶爾部。同年八月,已經歸順的阿睦爾撒納出逃,並發動了更大規模的叛亂。乾隆皇帝因為已命策楞進軍,所以召回了傅恆,傅恆在後方協助督辦軍務,最終促使了平叛的順利進行。戰事結束後,傅恆功居首位。

    緬甸地處南疆,時常滋擾雲南邊境,乾隆皇帝下令徵緬,但戰事一直不順,對於應不應該繼續征討,大臣們也是議論紛紛。傅恆認為不能半途而廢,再次請纓出征,乾隆皇帝於是任命傅恆為雲南經略。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三月,傅恆抵達雲南,在多次實地考察後,傅恆計劃水陸並進會攻重鎮老官屯。同時他還修正了對綠營兵的不公正待遇,很好地調動了官兵積極性。八月,傅恆開始圍攻老官屯,在這期間傅恆也染上了瘴疾,但他仍然帶病親自督戰,最終迫使緬甸遣使求和。撤兵返回不久後,傅恆便去世了。

    (乾隆皇帝)

    除了軍事方面,傅恆作為領班軍機大臣,長期身居首輔之位,在內政上也對乾隆皇帝襄助頗多,乾隆皇帝的很多重要決策都有傅恆的參與。同時,傅恆還知人善任,為清朝選拔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許多名臣良將,如孫嘉淦、嶽鍾琪、阿桂、畢沅、孫士毅、阿爾泰等等。正是在這些人的輔佐下,乾隆皇帝才能繼續譜寫盛世篇章。

    綜觀傅恆的一生,出而為將,馳騁於疆場;入而為相,謀劃於君前,兩相均是有所作為。魏源稱讚他“將相之任兼長”。作為乾隆朝的股肱之臣,傅恆可以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參考文獻:

    1、趙爾巽等:《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2、馬子木:《清代大學士傳稿 1636-1795》,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

    3、趙秉忠:《乾隆朝滿族新貴傅恆升遷原因探析》,《北方論叢》,1995年第3期;

    4、孫智坤:《試論傅恆對乾隆朝安定統一的歷史貢獻》,《黑龍江史志》,007年第10期。

  • 3 # 大頭兒子和小頭

    平定金川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劫奪小金川土司澤旺,經清朝干預後釋還。次年,莎羅奔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等地,清朝派兵前往彈壓,遭到莎羅奔的抵制。乾隆帝先後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大學士訥親前往前線平定叛亂,均連連受挫,張廣泗、訥親先後被處死。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傅恆毛遂自薦參贊軍務,隨後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授保和殿大學士。十一月,傅恆啟行,乾隆帝賜宴重華宮,親至堂子行告祭典禮,並命皇子及大學士來保等送至良鄉。十二月,傅恆到達金川前線,贈太保銜,加軍功三級。

    平準噶爾

    乾隆十九年(1754年),準噶爾內亂,乾隆帝打算對其用兵,詢問群臣意見,由於受雍正朝西師之役敗績的影響,滿朝文武多多持否定態度。[9]在平叛過程中,稍遇挫折,他們便認為此為天意。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 傅恆挺身而出,力排眾議,獨自“奏請辦理”此役,獲准後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軍務辦理的工作中。他帶領軍機處官員,“日夜隨侍,候報抄錄”,積極協助乾隆皇帝於後方運籌帷幄、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以及調兵撥餉,保證必要的軍需,深受乾隆帝稱讚。乾隆二十年(1755年),師克伊犁,並俘獲達瓦齊。同年六月,準噶爾之亂被清軍平息。 乾隆帝回想起上年決策用兵之時,文武百官均不支援,唯有傅恆贊成。特地頒諭,再次授傅恆為一等忠勇公。傅恆在平金川之役中已獲一等忠勇公爵位,再次封公,實屬殊典曠恩。對此,傅恆上疏力辭,並向皇上當面懇陳辭謝之意,再三再四,說到動情之處涕淚俱下,聲稱自己在金川之役中“叨封公爵已為過分”,執意謝絕再賜他一頂公爵桂冠。不久,乾隆帝將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

    督師緬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軍隊多次侵擾西南邊陲雲南。劉藻、楊應琚、明瑞前後三任雲貴總督,因徵緬戰爭先後自殺。一時間,朝廷內部人心惶惶。尚書、參贊大臣舒赫德,奉命赴西南邊地永昌實地考察後,與新任雲貴總督鄂寧聯合上疏,提出徵緬有辦馬、辦糧、行軍、轉運、適應“五難”,認為清軍徵緬“實無勝算可操”,不宜繼續對緬動武。乾隆帝對不領會聖意的舒赫德嚴厲訓斥,革去舒赫德尚書、參贊大臣之職,給予鄂寧降職處分,降補福建巡撫。而進緬剿匪的重任,最後落在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恆身上。 傅恆就是在三位雲貴總督相繼身敗命裂,新任雲貴總督翻身落馬的情形下,執掌徵緬帥印,拂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早春二月的寒風,踏上西南征程的。傅恆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三月入雲南。四月抵達邊城騰越。到達邊境後,傅恆發現有個叫翁古山的地方,有許多參天大樹,其中晝楠、夜槐兩種樹木是造船的上等材料;附近有個叫野牛壩的地方,涼爽無瘴,是個造船的好去處。他一邊命其子傅顯率清軍三千、湖廣工匠四百六十餘人秘密趕造戰船,一邊制定水陸並進、直搗緬甸都城阿瓦的軍事計劃。這一計劃,正合乾隆之意,並給予充分肯定。富察·傅恆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傅恆祭纛誓師,兵發騰越,對緬發動突襲,初戰告捷。九月,野牛壩戰船造成,清軍水陸並進,擊潰緬甸水軍。十月,攻克前被緬軍攻佔的軍事重鎮新街。十一月,進攻老官屯。老官屯是由北往南水陸交通咽,易守難攻,緬軍設立木寨、水寨,據險堅抗,清軍未能攻克。[18]且這一帶煙霧繚繞,溼度很大,水土惡劣,清軍特別是久居北方的滿洲兵身體很不適應,官兵染上瘴癘之疾紛紛病倒,有的甚至一命嗚呼。清軍原有水陸軍三萬一千餘人,死亡過半,遭受重創。傅顯、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副都統永瑞、提督五福、葉相德等重要將領,均被惡性傳染病奪去生命。主帥傅恆,也未能倖免,染上惡疾,腹瀉一天比一天厲害,以致一病不起。 乾隆帝獲悉大驚,頒諭令傅恆立即班師回京。碰巧緬甸國王、緬軍主帥懾於清軍兵威,也有罷兵乞和之意。決計撤兵、不願將徵緬戰爭再拖下去的乾隆帝,正好藉機下了臺階,同意前方清軍與緬方議和息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執業藥師報名週末能報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