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識不只是行萬里路
-
2 # Gutalles楚姣賢
武王伐紂成功後,主要施政舉措有:
一、分封諸侯
武王滅商,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分封諸侯。將呂尚封於齊,公旦封於魯,召公奭封於燕,叔鮮封於管,叔度封於蔡,伯禽封於魯等。據載,周初分封諸侯國共71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另外,還封了一些前王之後,如焦、祝、薊、陳、杞等。
二、禮治天下
武王立國後,為“敬天保民”,禮治天下,建立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禮樂制等影響中國長達三千多年。
禮樂制,分禮和樂兩個部分。禮的部分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範,最終形成等級制度。樂的部分主要是基於禮的等級制度,運用音樂進行緩解社會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礎和前提,後者是制度執行的形式和保障。
武王伐紂,絕不是歷史書上所寫的那樣正義簡單。
第一,武王伐紂的背景發生在商朝徵東夷戰爭期間,趁商軍主力陷於東方無力抽調之際偷襲了商。後來的考古發現,帝辛執政時期,商朝的國力和疆土都大為擴張,不僅超過了盤庚時期,更是在直控力上超過後來的周。
第二週勝利後進行的分封制,其本質上是權屬控制力的倒退,商朝的奴隸制和周朝的奴隸制有著極大的差別,商朝是君王透過權屬下放進行直控而周朝是進行分封的代控制。從這個角度來講周朝在初期發生武庚叛亂就是必然,也正是基於此種制度導致僅僅二百多年後就被迫東遷以避犬戎。
第三確認嫡子繼承製,在大封諸侯的同時建立嫡子繼承製,以防止內亂。這種制度在初期確實起到了不錯的穩定作用,但隨著時間推移,弊端日彰繼承人能力問題日益突出,尤其在中原地區這些姬氏封國內日益嚴重,後來的三家分晉,田氏代祁,都是這些問題的最終惡果。
第四,完善朝貢體系,朝貢體系的建立始於未見於史的夏,透過部落聯盟建立的奴隸制王朝形成鮮明的等級制度,無論是商還是周都是這一制度的受益者,商透過吸收夏的先進技術和制度迅速立足於河南河北地區,周透過吸收商代的青銅技藝,迅速開拓了陝西關中地區。到了周朝時透過與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不斷征戰最終建立起封國朝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