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炎
-
2 # 大飛哥2008
8K顯示效果絕對佳,但是會和早期的4K一樣尷尬,缺少內容支援,所以真的要能被大眾消費者用上取決於兩個條件:基礎網路設施繼續快速發展,頻寬增大價格降低;其次是拍攝裝置技術發展,價效比增高並快速普及。從客觀情況來看一定是還要幾年才有可能,5G的普及以及IC摩爾定律越來越快,前景還是會比較樂觀的。
8K顯示效果絕對佳,但是會和早期的4K一樣尷尬,缺少內容支援,所以真的要能被大眾消費者用上取決於兩個條件:基礎網路設施繼續快速發展,頻寬增大價格降低;其次是拍攝裝置技術發展,價效比增高並快速普及。從客觀情況來看一定是還要幾年才有可能,5G的普及以及IC摩爾定律越來越快,前景還是會比較樂觀的。
這420億隻是計劃總投,並不是立即掏出來的真金白銀。但是,現在這個時點大手筆押寶8K,個人感覺並不明智。
所謂8K,就是指具有8K超高畫質解析度(7680*4320)的顯示器。這是什麼概念呢?標準藍光的解析度是1920*1080,當前成熟4K電視的解析度是4096*2160。也就是說,8K的畫素數是藍光的16倍,是4K的4倍!
8K最早出現在CES 2013,當時夏普推出了基於四色技術的8K顯示器。五年過去,到了CES 2018上,三星、LG、索尼、飛利浦等各大廠商,都把自己的8K產品擺在了展臺最顯眼的位置,8K時代儼然就要到來。
然而,我們深入思考一下,4K電視從推出到成為市場主流,用了7年,但即便是到了今天,4K的片源也仍然是個大問題,大部分終端使用者家裡的4K裝置,事實上都還處於配置過剩的狀態,此時上馬8K專案,市場能有多少接受度值得探究。
另一方面,在泛娛樂化的今天,電視,已經從居民的第一(甚至是唯一)娛樂平臺,退位到了移動終端(手機、Pad等)之後了,解析度等配置要素已經不再是消費者採購電視時關心的唯一重點,內容、娛樂性、可拓展性等等要素也許更為重要。
因此,個人認為,如果是作為技術儲備,打破外國技術壁壘(目前推出成熟8K產品的都是外國品牌),避免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搞一搞8K技術研發是正確的。但是,在內容跟不上配置,顯示器平臺價值大幅衰退的今天,貿貿然大手筆押注8K,似乎不是一個明智的戰略。或許,TCL作為老牌電視廠商,有其更深層次的考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