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TALKSHOW

    舉個例子更容易理解,以前我年輕時剛畢業,父母總是覺得國有企業好,比較旱澇保收,比較穩定。因為他們那個年代的確這樣,但是我覺得當時改革開放,未來外資企業前景更好。(雖然現在歐美企業也走下坡路了,當時還不錯)所以,意見就有了分歧。我的做法是:

    1.堅定信念。這個很重要,有的人被別人意見一帶就猶豫了,明顯信念不夠堅定,說話很少能產生影響力。有的人是用詞也是,“我想做……”“我可能……”雖然說話婉轉顯得留有餘地,但是語言滲透力與影響力就不夠,你得這樣說:"爸,我決定我在何時何地要做什麼事"必須鏗鏘有力。當爸說:你有病吧。你得回答:說對了,的確聽上去有病,很瘋狂。但是,這樣做,原因有三,1……2……3……明白嗎?即使當時說服不了他,也得讓他知道你是有備而來,深思熟慮過的……

    2.直接行動。行動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當時我就直接從國企跳槽到外企,職位得到晉升同時,工資翻一番,同時第一個月工資包了個紅包直接交給爸媽,同時每個月存點錢在她們那。直接征服她們……哈哈!

  • 2 # 橡樹上的百合

    謝謝邀請!首先明確一點,父母那一代人在思想上,與我們這一代人有很明顯的差別,不僅僅體現在婚姻觀,還有價值觀和世界觀。如果你想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並支援,你必須要給出讓他們信服的理由,學會站在你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打個比方,如果你現在年齡大了,又不想相親怎麼辦,或許他們會跟你講很多道理,讓你接受。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想讓你早點找個歸宿,有一個家。倘若你換位思考一下,跟父母說,我知道你們想讓我幸福,如果跟一個不喜歡的人結婚,以後也不會幸福的,與其錯的開始,不如靜靜等待好的開端。我相信你的父母會理解你的。歸根結底,還是溝通和理解不夠,好好說話,別發脾氣,說話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逃避個沉默沒有用!謝謝

  • 3 # 派熊2

    父母有三個觀念你要清楚,你才會知道怎樣避重就輕地跟他們溝通。

    第一,父母對子女最核心的心願,就是想子女能夠安頓下來,至於甚麼「子女楊名聲顯父母」等等,這已經是後話了。所以,如果你的想法和觀念跟實際安頓生活無關的,父母一定不會關心,甚至一聽到就擔心。你知道嗎?當年愛因斯坦連找一份起碼的工作都有困難,所以他從不跟父母談論他相對論的想法,就是這個原因。

    第二,一個人話到一定年紀,見得多,經歷得多,自然會重實際。所以如果我跟你父母談投資之道,巴菲特又跟他們談投資之道,你估他們會聽誰,一定是巴菲特,為甚麼?因為巴有成績啊。所以如果你還在起步階段,沒有甚麼實際成績,最好就不是跟父母談甚麼想法和觀念。

    第三,除非是我們本身經歷過,如果是第一次聽,我們內心自然會生出平衡的想法。例如我跟你父母說,我想去非洲當志工,他們一定會擔心我賺錢的問題。但如果我告訴他們想極賺錢,他們又會擔心我太過為利是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騎士可以橫掃猛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