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臭西瓜的妻
-
2 # 寂靜的力量
如果父母總是居高臨下地俯視孩子,孩子怎麼可能把父母當成朋友?朋友關係應該是平等的。
另外,在智慧和人格上,要把孩子當成成人,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和決定權。這樣父母與孩子間就會構建一種平等尊重的關係,孩子也會成長的更快。
-
3 # 媽咪V我愛你也喜歡你
這要看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有沒有用心的跟他們好好交流,有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因為我自己從小是留守兒童,小時候每年見父母一兩次,導致了交流少,長大後每次聊天,只要和媽媽對一個問題的觀念不一樣,就會受到媽媽的責罵,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和媽媽幾乎沒有很多話可以聊。現在自己有小孩了,和媽媽的話題才稍微多了一些。
我的孩子我就經常跟他聊天,孩子兩歲多,每天晚上睡前會陪他看繪本,玩一些小遊戲,熄燈後會問他今天過得開不開心,會告訴他爸爸媽媽很愛他,他經常跟我說他最愛媽咪了,感覺很欣慰。我也想以後他長大了,我慢慢老去,我們是母子,也是可以有很多話題可聊的“朋友”。
-
4 # 爸媽愛讀書孩子不糊塗
要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現在很推崇 “開放教育”,“自由教育”,“父母和孩子做朋友”等,但是不要和你的孩子做朋友,還是我一直堅持的。為什麼不能和孩子做朋友,如下:
1.父母的威嚴和孩子的敬畏之心。
父母必須在孩子兒時,積累足夠足夠多的愛的資本,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後,父母才能“控制”住孩子。這個愛的資本除了無條件地愛孩子,還包括父母的威嚴,父母威信和嚴厲讓孩子們學會了責任與擔當,有可為與有可不為,知進退明得失,知榮辱懂感恩等。
2.父母的安全感和孩子的依靠。
朋友可以傾訴,但是朋友不能給你安全感,你也不能去依靠。父母能為孩子提供保護,指引方向,父母是孩子傾訴的物件。而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很多事情他們自己沒法做決定,孩子的吃穿住行需要父母及時的指導與幫助。
3.父母的堅持和孩子的倦怠。
當孩子小時候,在培養興趣愛好的時候,會時不時地陷入倦怠時期,每每這個時候,父母的堅持,父母的逼迫,父母的決定,能保證孩子們一直堅持下去,學有所成。
以上3點是有前提的,你不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前提你必須要無條件愛孩子,因為孩子可以時刻感受到你的愛,所以你的嚴厲和“控制”
在孩子看來都是愛。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應該要倒過來問:為什麼有些父母不能和孩子做朋友呢?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予以引導,但不是一昧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與孩子的相處中,更多的應該是溝通、交流。
首先父母應該放下身段和孩子公平、平等相處。不因為自己是孩子的長輩,便居高臨下凡事以自己的想法為主,隨便的幫孩子做決定。也不應該因為自己閱歷豐富便要求孩子任何事情都需要聽你的。
但凡父母能夠真心實意地與孩子溝通交流,任何事情以孩子的想法為主,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願意和自己的父母做朋友,包括我們自己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