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奈何一書生

    奧匈帝國在一戰前的紙面實力還是挺強的,地跨中歐、東歐、南歐的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國土面積達到近70萬平方公里在當時的歐洲排名第二,GDP為世界的7.5%(美20.8%、德15.7%、英14%、法8.9%、俄6.6%、意4.3%、日3.5%),世界第五。人口數量在當時居歐洲第三(5200萬),軍事工業實力(世界第四),在歐洲的資源總儲備量只少於俄國,而原油產量更為全歐之冠。所以在表面上依然是歐洲列強乃至世界強國之一。

    年邁的奧匈帝國皇帝 弗朗茨

    但這只是紙面的實力,這個綜合實力和工業實力,變成戰爭軍事實力還是有差距的。一戰中奧匈帝國的表現和二戰的義大利是一個水平,主要作用就是拖德國的後腿。

    奧匈帝國是二元制國家,建立在中世紀數十個地方實體之上。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和“當代政治運動”問題,德語從未能很好地普及到非傳統德語區的帝國省份。

    而奧匈帝國國內的民族不比當時歐洲的國家要少。包括有日耳曼人、義大利人、波斯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波蘭人等等十數個。這些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議會,他們排斥德語熱愛本民族語言。

    民族佔比

    日耳曼人23%匈牙利人21%捷克人12%波蘭人11%烏克蘭人8%羅馬尼亞人5%

    克羅埃西亞人7%

    斯洛伐克人3%塞爾維亞人6%斯洛維尼亞人3%義大利人3%

    當帝國國防軍數量尚保持在30萬時,帝國諸民族的溝通問題,還不至於集中暴露。但當總動員令下達後,有將近200萬的各族青年突然湧入軍營,語言問題便加劇到難以想象的地步。雖然,精英軍官不僅通曉本民族語言,也會熟練使用德語。但這些老兵很快就被徹底吞沒。頻繁的戰事,沒有時間讓奧軍在軍中普及德語。到了戰爭後期,仍然有非常多的奧軍士兵不懂得簡單的德語戰術指令。

    奧匈帝國士兵

    在動員能力上說奧匈帝國的鐵路線路、機車、車廂都已經不如俄羅斯,奧匈帝國的常備軍遠少於俄國,只能依賴於總動員,但是總動員之後的兵力輸送能力也遠不如俄國。如果沒有德國支援則奧匈帝國軍隊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如俄國+塞爾維亞。奧匈妥協的結果是匈牙利千方百計的反對帝國的擴軍計劃,軍事預算幾乎被凍結在1866年水平,在軍事技術日新月異的19世紀末這一局面對奧匈帝國的軍隊來說是致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期間,最想看哪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