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劍妖刀241396799
-
2 # 山口堖中
幼年時期砸缸只能說明司馬光同學機智、應急反應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罷了,這和成年後從政是創新還是保守沒有必然的聯絡。
-
3 # 大白讀歷史
司馬光出生在士大夫家庭,家教嚴格,少年時代就展現出聰慧過人之處,七歲就能背出通篇左氏春秋。在砸缸救人後更是名滿京城。
王安石變法是在宋神宗當政時期,當時北宋積弱積貧,北邊面臨強大遼國的威脅,西邊又有党項族的擾亂。更嚴重的是內部土地兼併嚴重,災亂頻發,甚至出現了財政赤字,財政和軍事都急需變革。
宋神宗繼位開始,就授權王安石開始改革,推出了一系列變革法令,其中較為有名的是青苗法和保甲法。
而司馬光和王安石的分歧並非在是否要變革上,而是司馬光認為變革要徐徐圖之,不能下猛藥,一旦過激,變數太多,對整個國家會造成禍亂。而王安石認為國家積弊已深,病重下猛藥,而且此時有皇帝全面支援,必須迅速全面推廣改革法令。
在變革期間,有些法令其實無論是豪強還是農民都是抵制的,如青苗法借貸利益過高,保馬法佔用耕地。而且因為執行過程太急,官員上下其手,往往事與願違。
司馬光正是看到這些弊端,而他又是正統儒家出身,認為有些法令完全是與民爭利,違背先聖的治國之道,所以他是全力反對變法。
不過在結尾我要說明一下,司馬光和王安石都是謙謙君子,都是一代大儒。兩人無私怨,只是在國事上政見不同。
-
4 # 史地漫談
首先,幼年經歷對成年性格有一定影響,但無決定關係。
其次,幼年時的司馬光砸缸,能說明其幼年天資聰穎,反應快,與政治上保守與否無必然關係。
最後,王安石的諸多改革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的確操之過急,引起諸多問題,莫說是保守派,朝中許多大臣也對改革持懷疑態度,司馬光在此過程中成為保守派不足為奇。
-
5 # 袁徹
人的智力和他所堅守的政治立場沒有關係。保守或者激進是人行事的風格,至於這個事情對國家和所在政治集團的影響,當時是無法看出來的。要從一個大的歷史時間和後續造成的一系列影響來判斷。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廣為流傳,說明小的時候他是聰明的。出身好,聰慧,讀書好。當然仕途就順暢。當時北宋土地兼併嚴重。出身於上層的司馬光和出身下層的王安石對待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有不同看法的。司馬光認為輕微改良就可以解決問題。而王安石認為王朝有傾覆的危險,所以沉菏猛藥才能解決問題。當時北宋士大夫階層使用者幾乎都和司馬光一致的。
而王安石就孤獨多了,只有皇帝支援。和商鞅變法不同的是。皇帝也死的早。所以變法失敗。變法失敗后王安石被稱為“拗相公”,北宋王朝也失去了挽救的機會。當時大部分士大夫文人是站在司馬光這邊的。
看起來是王安石的失敗,司馬光的順利。其實是理學的順利和法家的沒落。理學造就了一幫誇誇其談的腐儒。和平年間就把持國家神器,胡作非為。戰爭失敗就投江投河,一幫廢物。從此中華民族一路下行歷經兩次異族入侵征服。終於被西方的槍炮敲醒,一敗塗地。雖然後面還有一個張居正變法。可是整個社會風氣已變,那雄唐強漢的氣質漸行漸遠。
回覆列表
司馬光幼年砸缸救友,是一時的急中生智,那時談不到是創新還是保守,成年後入朝為官,有自己的見解主張,成為保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