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左右都是各領一軍的,關羽是前將軍,最早獨領一軍的將領,兵力較多。張飛是右將軍,最早獨領一軍是跟諸葛亮,趙雲,各領一軍入蜀支援劉備平定益州,攻下成都後,趙雲跟諸葛亮都回歸中軍,張飛被派帶一萬多兵力對付張郃,之後駐守閬中,正是獨立出來。
回覆列表
-
1 # 哥哥來拯救地球
-
2 # 海波看歷史
謝謝邀請。王子認為這冊封五虎上將,是劉備聽從諸葛亮“三分天下”之計,並奪取預訂目標益州和荊州(大部分)之後。為了褒獎自己麾下文臣武將而用的一種手段,也能激勵劉備手下能更好的賣命。畢竟封建時期實行的是“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而五虎上將幾人分別有元老關羽張飛,中期加入的趙雲,以及後期加入的黃忠馬超。所以劉備表示只要跟著我幹,我就讓吃香的喝辣的、穿金戴銀、光宗耀祖,還可以實現你的政治抱負等等。
而諸葛亮北伐,其實也不得已而為之。先是東吳背盟,呂蒙白衣渡江,致使關羽敗走麥城被殺,蜀漢也丟失了荊州。隨後劉備執意為關羽報仇,不光是被陸遜一把火燒死了自己嗯百戰精兵,還陪了張飛、黃忠和馬良這些蜀漢柱石,劉備自己也病死在白帝城。致使諸葛亮只能以戰養戰,一邊發展內政,一邊打的曹魏不要不要的。不過曹魏地大物博人才濟濟,而蜀漢相比之下就有些青黃不接了。
諸葛亮深知已益州一州之地對抗曹魏的八州是為不智,可又不能攻打東吳,若是東吳被滅,僅靠蜀漢是打不過曹魏的。若是不打,大家一起修養生息,曹魏地大物博,肯定也緩不過曹魏。就只能拖住曹魏,讓其不斷消耗國力了。雖然己方也會陷入戰局,但總體上還是曹魏消耗的更多。幾番過來,總有攻守逆反之時。到時即可揮兵而攻之,則蜀漢大業可期,先主劉備重託可達,自己的政治抱負可成。可惜天不假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無緣得見這一天。
看來樓主是個三國迷啊!三國從頭到尾三家都有一個一統天下的想法,礙於人才、地勢、錢、人心等的因素都寵寵欲動,三足鼎立,任何一足倒了,其他兩足定不能立,一山不能入二虎。所以說諸葛亮多次北伐目的也是一統完成先帝遺志,劉備在時冊封蜀國五虎上將分別為: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人。
照道理,三國最後的霸主應該是劉備,因為具備以下的條件:1.名正言順,劉備有漢室血統,劉邦也說過非劉氏不能稱王。2.地勢,坐擁巴蜀,天府之國,易守難攻,土地肥沃。3.劉備獨攬天下英雄,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可以說具備所有外在條件,但個人認為還有一樣就是 統治者的策略及用人能力,劉備就是敗在了這一點上。
蜀國的沒落是從關羽失荊州開始的,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劉備意氣用事,以為關羽報仇為名敗東吳陸遜,失去荊州相當於失去了蜀的屏障、補給站,蜀道難行,每次北伐都歷經千險萬苦出蜀,費糧費人力,事倍功半,多次北伐失敗,險些成功,諸葛亮又用人不當任用馬謖守街亭,失街亭,糧道不通,以致最終北伐沒有成功。而魏又出了個司馬懿,諸葛亮一死沒有對手,只好退守巴蜀。最終被司馬昭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