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像節

    相聲演員跨界電影早有先例,建國後,幾乎所有知名的相聲演員都演過電影,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侯寶林的《遊園驚夢》、馬季的《笑破情網》和《南洋富翁》、姜昆的《京都球俠》等。相聲主要是語言藝術,表現形式上離戲劇電影比較遠,所以,在此之前,與電影走得更近的曲藝藝術是上海的獨腳戲,又稱滑稽戲,經典之作是《滿意不滿意》。但相聲的優勢是北方方言和普通話,以相聲演員為主演出的電影更容易被全國各地的觀眾接受,於是就成了中國喜劇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有些影視明星是從相聲演員改行而來的,例如劉威、馮鞏和牛振華等,其中尤以牛振華最為成功,他主演的《背靠背,臉對臉》獲得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範偉也是相聲演員出身,但他成名於小品,所以歸入小品演員轉行的成功者行列。相聲電影演電影的優勢在於舞臺經驗豐厚,尤其臺詞功夫紮實,表演放鬆,但在演出非喜劇型別的電影時,越有名氣的演員反而越難讓觀眾接受,像馮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比之下,劉威當年在東北說相聲遭擠兌,改行演電影后正趕上刮“東北風”,結果以一部《關中女俠》奠定了銀幕硬漢的形象。

    于謙準確地說是從演戲改回說相聲的,他從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畢業後趕上了京味電影和電視劇大行其道,於是以配角身份演了一批當年膾炙人口的影視劇,諸如《天下第一醜》、《小井衚衕》、《人蟲》、《李衛當官》、《新京華煙雲》和《海馬歌舞廳》等。于謙老師的戲路屬於不溫不火,所以不像同是京味演員李誠儒那樣更容易出頭,被觀眾記住。但這次的《老師好》由他獨挑大樑,故事和人設都是根據他的特點量身訂造的,有望一改之前《歡樂喜劇人》、《祖宗十九代》等給觀眾留下的不良印象,為相聲演員演電影收復口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騎射”?騎在馬上射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