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冬子
-
2 # 陳攀
我們那裡辣椒露天種植的,一般在春天5月的樣子種植,大約一個月的生長期,半個月多點的收穫期(我是地道的河南人)
-
3 # 豫見大娃哥
一般花謝後2-3周,果實充分膨大、色澤青綠時就可採收,也可在果實變黃或紅色成熟時再採摘。注意儘量分多次採摘,連果柄一起摘下,留較多果實在植株上,可提高產量。
1、採收前的管理
青椒定植後,前期地溫低,根系吸收能力較弱,應採取“大促小控”措施。即淺澆水,早追肥。勤中耕,輕蹲苗。定植水後見乾溼時要及時中耕,鬆土,增加地溫,促進根系生長。8—10天后,再澆第二水,並進行深中耕(約7釐米),近根處稍淺,距植株遠處要深,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並起增加土溫的作用。
如果幼苗發黃,生長勢弱,可適當輕施肥(結合第二水進行)。每畝隨水追施腐熟人糞尿500千克或尿素7—8千克,也叫控苗肥。目的就是爭取緩苗髮根早,提秧生長快。
第二次澆水中耕後開始蹲苗,即控制水分,促使根系向縱深發展,達到根深葉茂,如果此階段水肥過多,容易引起植株徒長,坐果率降低。蹲苗期一週左右即可。
近年來,青椒連年減產,蹲苗期過長是一個原因,甜椒進入盛花期,其開花坐果與空氣溼度有關,因此蹲苗結束後及時澆水不僅可增加土壤溼度,也可增加田間的空氣溼度,有利於開花坐果。
第一層果實長到蠶豆大時,植株莖葉和花果同時生長,要及時澆水和追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500—100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同時配合施些磷鉀肥,促使秧苗健壯,防止落花落果。施肥後地皮見白時及時中耕,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並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2、盛果期的管理
盛果期氣溫逐漸升高,降雨量逐漸增多,病蟲害陸續發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如果前期生長不良,中期又管理不好,則秧苗生長停滯,病毒病很快發生,果實不肥大,產量迅速下降,嚴重時秧苗發黃、萎縮,幾乎得不到產量。為防治早衰,要及時採收門椒,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度,促秧攻果,爭取在高溫季節前封壟。封壟前應培土保根,並進行施肥。
3、高溫雨季的管理
地表溫度過高會抑制青椒根系的正常生長。因此要經常保持地面溼潤,澆水要採取勤澆、輕澆的方法,即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大,而澆水間隔天數要短,保護根系越夏,以便高溫過後恢復植株生長,出現第二次開花坐果高峰。
青椒根系怕澇,忌積水。雨季中土壤積水數小時,青椒根系就會窒息,植株萎蔫,形成漚根死秧。因此,在雨季前要疏通排水溝,使雨水及時排掉。暴晴天驟然降雨,或久雨後暴晴,都易造成土壤空氣減少,引起植株萎蔫。因此,雨後要及時澆清水,隨澆隨排,以降低土壤溼度,增加土壤通透性,防止根系衰弱。
4、結果後期緩秧復壯管理
高溫雨季過後,8—9月份氣溫涼爽,日照充足,開始逐步適合作物生長,是青椒第二次開花坐果的高峰時期,所以要加強肥水管理,促使發新枝,多結果,增加後期產量,追肥可與澆水交替進行,澆1—2次清水後追施一次速效性化肥,每畝10—15千克,隔7—8天澆一水。也可追施腐熟過的糞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