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斜槓小D

    謝邀。黃老學說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能大動干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清靜無為便可捶拱而治。此家學說在漢高祖到漢武帝未親政時期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比如文帝、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皆讀《老子》,尊其術”。那麼漢初如此備受青睞的黃老學又為什麼會在武帝時期沒落呢?

    社會、政治形勢的變化

    漢朝建立初期,由於秦朝的苛政和連年戰爭,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統治者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生產,以鞏固剛剛建立的封建政權。而黃老思想主張的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等適應了統治者階級的需要,所以黃老思想在這個時候受到政治社會的重視,從皇帝到丞相無不尊崇。到了漢武帝時期,百廢俱興,社會生產也恢復正常,但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雖然整個漢帝國在幾年的修養中恢復了國力,但是也很多便宜了中層豪強和諸侯國,他們的實力和勢力也逐漸增加,不斷地威脅著中央集權。此外,國外匈奴也虎視眈眈,不斷被騷擾邊境地區,漢政權也受到了威脅。面對這樣外交內困的局面,主張無為的黃老之說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自然被統治者看淡。

    思想一統勢在必行

    漢武帝因為“大一統”事業而備受推崇,其一統事業不僅包括經濟、政治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還包括思想方面的一統,要完成政治一統就必須要先統一思想(前一篇文章有回答)。具有敏銳的政治嗅覺的漢武帝也明白,經過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學與主張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相比,新儒學更能滿足其思想一統的需要。所以不管從社會、政治形式的變化還是從思想一統的不可阻擋性來說,黃老學說儼然已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其在武帝時期走向沒落也是必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漢後的儒學發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