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倚龍娛樂

    為了更好地理解榮格的思想,我們要先從弗洛伊德說起。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的先驅,開創了一個叫做“精神分析”的學派,用於分析精神病患者。

    在榮格的事業早期,弗洛伊德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個父親的形象,而弗洛伊德也有意將榮格培養為他的繼承人。但是之後,兩人的觀念出現了分歧,最終分道揚鑣。

    兩個人對於“精神分析”的分歧在哪裡呢?弗洛伊德認為他的精神病患者“生病了”,而他自己是分析師、治療師。而榮格談到精神病患者時,覺得自己和精神病患者處於類似的精神狀態。

    榮格的精神分析更側重於人的思想、靈魂和精神層面。更具人文主義色彩。榮格覺得我們所有人都是支離破碎的,我們都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搜尋著自己的靈魂。

    一開始,我們是屬於集體的,因為我們的家庭、朋友、學校、信仰、文化塑造了我們的性格,道家思想將這種性格稱為“後天獲得的心智”,也就是我們從成長環境中獲得了我們的性格。

    同時,我們的成長環境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環境,是有一系列社會遊戲規則的。遊戲規則包括了我們應該相信什麼,某件事情應該如何解讀,遇到某種情況應該採取怎樣的具體行動。所以我們相當於習得了一套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的行動指南。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我們有兩個世界,就像道家思想的陰陽兩極。一個世界就是之前所說的外部的世界,外部世界是有其架構和準則的。另一個世界是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內心世界是波濤洶湧,混亂不堪,衝突不斷的。這種內心的混沌感,也就是弗洛伊德和榮格稱作的“無意識”。

    無意識就是我們全部的內心,使我們無法知道和觀察到的。說到無意識,那麼我們的意識是什麼呢?其實意識在之前說外部環境的時候已經說了:我們生存環境,也就是社會環境、外部環境塑造了我們的意識。

    從出生開始,在人生的前半段,我們是懵懂無知的沉睡狀態,外部環境塑造了我們的意識,而當我們以為意識就是我們所有的想法、情緒、感受、行為時,很多事實告訴我們,並不是這樣,我們是被無意識所控制著的,然後我們就意識到有另外一個世界,也就是內心、無意識的存在。

    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擁有了更強大的意識,於是,我們能夠慢慢治癒我們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分裂,使意識和無意識整合,將我們的靈魂變得完整。

    因此,在我們人生的前半輩子,我們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之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發展和健全一個健康的自我,在這人生的第一階段,我們追求的是外在的東西,以滿足我們的成長和發展的基本需求。

    之後,在我們人生的後半輩子,也就是人生的第二階段,我們追求的是向內心深處的轉變,最後轉化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成為註定會變成的樣子。

    而意識和無意識的轉化和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就是“個體化過程”的內涵。

  • 2 # 幻齋

    精神由上面的圓變成下面的圓,就是個體化過程。通俗地講,精神從全部由無意識構成,變成精神由無意識和意識兩部分構成的過程。進一步簡化為,個體化過程就是意識出現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手機市場疲軟,2019年廠商應如何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