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根據課堂情況可以按照“四個維度”、“二十個視角”來評課。
看學生課前準備了沒有?準備了什麼?準備的怎麼樣?優生與學困生的準備有何差別?
有多少學生在傾聽老師講課?能否傾聽同學的發言?傾聽的效果如何?
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機互動等。
看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自主學習內容、自主學習效果等。
學生達成了什麼目標?效果如何?
哪些環節構成?面向學生的有哪些?不同環節時間如何分配?
如何呈示?呈示的方式?呈示的效果?
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文字對話等。
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
…………
限於篇幅,就不一一詳細例舉了。
當然,就如教無定法,學無定法,評也無定法。大家要把握住評課的一些原則,根據課堂實際來評課就行。
教師根據課堂情況可以按照“四個維度”、“二十個視角”來評課。
維度一:學生學習。觀察視角之一:準備。看學生課前準備了沒有?準備了什麼?準備的怎麼樣?優生與學困生的準備有何差別?
觀察視角二:傾聽。有多少學生在傾聽老師講課?能否傾聽同學的發言?傾聽的效果如何?
觀察視角三:互動。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機互動等。
觀察視角四:自主。看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自主學習內容、自主學習效果等。
觀察視角五:達成。學生達成了什麼目標?效果如何?
維度二:教師教學。觀察視角一:環節。哪些環節構成?面向學生的有哪些?不同環節時間如何分配?
觀察視角二:呈示。如何呈示?呈示的方式?呈示的效果?
觀察視角三: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文字對話等。
觀察視角四:指導。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
…………
維度三:課程性質。維度四:課堂文化。限於篇幅,就不一一詳細例舉了。
當然,就如教無定法,學無定法,評也無定法。大家要把握住評課的一些原則,根據課堂實際來評課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