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奇親子園
-
2 # 寶媽育兒路
當我看到一個母親購買某個機構的課程來訓練三個月嬰兒在趴睡過程中死去時,我是很難過也很憤怒的。說到哭聲免疫法是不是得了解下它的背景呢?
1928年約翰·華生出版了《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在這部書中,他倡導了一種行為矯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華生認為對待兒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脫情感因素,以免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這本書改變了美國兒童的養育實踐,整整一代兒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這種風格的教養實踐中長大的。
他的兒子們對華生的描述是這樣的“沒有同情心和情緒上無法溝通的。他不自覺地剝奪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種感情基礎。”
約翰·華生在學術圈名聲大噪之時,他痛苦的大兒子雷納卻背叛了行為主義而學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許是童年匱乏情感的創傷太嚴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納。雷納曾多次自殺,後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
其前妻的二個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
倡導並踐行“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的華生家族,悲劇同樣在第三代延續:華生的外孫女 Mariette 記憶中,媽媽 Mary 沉默易怒,秘密酗酒,並曾經多次試圖自殺。Mariette 自己也是酒精成癮者,並多次考慮自殺。
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靡一時。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
媽媽們,看到這裡,你們還敢想用美國華生主張的育兒法來育兒嗎?孩子在嬰兒期一定要滿足孩子的需求,給孩子多些安撫多給小寶寶們安全感。在育兒路上如果沒有可以諮詢到專業的人士的話,可以去諮詢兒科醫生,我希望媽媽們都能夠讓每個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在育兒的路上,很多媽媽都是新手。
曾經我也有過焦慮,手忙腳亂,遇到很多突發狀況和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的情況。於是我就下載了很多的育兒APP,還買了大量的育兒書籍回來研究。
有句話叫做“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那麼,我有沒有照書去養呢?答案是:沒有。
當我讀完一兩本育兒書的時候,我覺得:哇,講得好有道理啊。
當我研究了很多本育兒書之後,我就覺得也沒什麼稀奇了,大部分講的都是大同小異。
大自然給了人類繁衍的技能,與此同時也賦予了一個母親怎麼去照顧孩子的本能。
不懂的地方我們需要學習,但不需要什麼事都按照“書裡怎麼怎麼說”“專家怎麼怎麼說”。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那是教條主義。
所謂的教育法,育兒法,都只是輔助,而不能替代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的本能。
受到大眾追捧的一些育兒方法,是一種大機率資料,大部分孩子取得了好的效果,不表示就適用於每一個孩子。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生長曲線,也有自己的喜好。
真正的養育,是用你身為人母的本能,去善待你的孩子,用你生而為人的風骨,去浸潤孩子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