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lhbb2011
-
2 # 丙寅易學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細心的朋友問為什麼二十四節氣中有夏至和冬至而沒有春至和秋至呢?追根溯源,恰恰說明了中國古代聖賢的智慧和華夏文明的精深,包括夏至和冬至在內的二十四節氣的更替其實質反應的是陰陽消長、進退迴圈往復的規律。
早在上古時期,人們從事原始的農耕和魚獵生活,那時人們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的能力都十分低下。伏羲聖祖用立杆觀影去觀察時間和氣候變化,得出天象變化心得,傳說伏羲後來又從河中龍馬身上的圖案得到了啟示,從而解開了陰陽與萬物關係的項數模型。
伏羲觀察發現太陽永遠是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地球圍繞著太陽運轉。伏羲觀察並總結出,每年的冬至為太陰點,這裡的“至”是事物到達極點的意思,這時候是陽氣發生的起點,也就是說陰極陽生。冬至後一陽來複,陽氣逐漸增加,到達春分時,陽氣已經明顯大於發生之時。春分以後,陽氣越來越旺,在夏至達到極至,就在這裡陰氣又開始發生,即陽極陰生。時間到了秋分點,陰氣逐漸增加,陽氣開始衰退,如此陽進陰退、陰進陽退,寒來暑往、四季交替。
夏為陽,冬為陰,陽極陰生,陰極陽生,陰陽變化,其極至當然只有夏至和冬至了。夏至和冬至兩個點平分黃道圖形成一分為二的陰陽之道。而春分和秋分晝夜的長短是基本相等的,所以以這兩點為界的話可以將陰陽分為四相,也就是春夏秋冬的來歷了。
一言以蔽之,“夏至”和“冬至”是陰陽的兩個極點,是古聖賢對天象和自然的客觀認識,不僅使遠古華夏部落的生產生活產生巨大改變,二十四節氣也是華夏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
3 # 凡夢文化
至是代表極端的意思,因此只有夏至冬至,代表最熱的時候和最冷的時候。而 春天和秋天是比較中性的季節,氣候沒有那麼極端,因此不用至只能用分,分是中間一半的意思,春分秋分即為春天過了一半和秋分過一半意思
-
4 # 趙日金141
立竿見影,土圭測日影,冬至最長,夏至最短,春分秋分長短平分。最長,最短,都是極至。其它節氣有長有短,故無春至秋至。
-
5 # 炅炅有味零食
所謂至,乃因白天黑夜相對而言。夏至是白天一年中最長的一天,冬至是白天最短的一天。
春秋有春分(仲春)和秋分(中秋),差不多也是春秋的中間節點。只是因為農曆相對誤差大,有閏年和閏月,相比太陽曆為基礎的陽曆浮動性大很多。
所以從民國開始,中國也改成了以公元紀年。即以陽曆(公曆)為主導作息時間。陰曆(農曆)為中國節日依據。
與曆法對應的。中國堪輿學(俗稱風水學)的基礎也是中國農曆。而西方星座研究的基礎則是陽曆。
-
6 # 植善文化—易經大講堂
簡單明瞭來說,分和至是曆法知識。至就是最,也可以說是極。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夏至日地球在黃道位置距離太陽最近,白晝最長;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冬至日地球與太陽距離最遠,白晝最短。分,就是均分,白晝與黑夜等長。因為春分,秋分太陽直射赤道。曆法二分二至就是這樣。
回覆列表
節氣裡的“至”,是極端的意思,夏至就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到了,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到了,所以有夏至,冬至。春天秋天沒有極端的氣候,熱也不會熱多很,冷也不會冷多很,所以沒有秋至和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