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探索菌

    宇宙中溫度最低的恆星,相對來說,紅矮星的溫度比較低。不過即便是紅矮星,表面最低溫度也有大約2500多攝氏度。因為恆星內部必然存在核聚變,只有這種星體才能被稱為恆星。要想發生氫聚變反應,恆星內部至少要維持在約2000萬攝氏度的高溫高壓條件下。

    紅矮星的質量一般在0.8倍太陽質量以下,105個木星質量以上。在主序星階段,按光譜及表面溫度從高到低一般分為三類:藍矮星(O、B、A型光譜)、黃矮星(F、G)、紅矮星(K、M),我們的太陽就屬於黃矮星,表面溫度約5600℃。藍矮星的表面溫度則至少在1萬攝氏度。

    至於白矮星及理論上的黑矮星,則屬於恆星演化的末期,此時恆星已經離開了主序星階段。褐矮星則屬於演化失敗的類恆星,褐矮星(又叫棕矮星)是處於最小恆星與最大行星之間大小的天體,是質量約為5~90個木星之間的類恆星天體。褐矮星質量沒達到0.08倍太陽質量,不足以在核心點燃氫聚變反應,是一類氣態巨行天體,與木星很相似。

  • 2 # 科技和生活

    恆星都是會發光發熱的天體,因為它們的內部時刻在進行著核聚變,所以恆星的溫度通常都非常高,有的恆星的表面溫度甚至能高達幾十萬K(開爾文溫度),比如一些沃爾夫-拉葉星,它們是被吹掉了恆星大氣外殼的星球,只留下了內部的星核,所以溫度非常高。

    但是宇宙中也有一些小質量恆星的表面溫度只有2000多K,他們就是恆星家族中,質量最小的紅矮星(M型主序星)了,其表面平均溫度甚至能低到2500K以下。

    紅矮星的質量介乎於太陽的8~50%之間,也就是說最小的紅矮星的質量只有木星的80倍,它們內部的溫度和壓力剛剛能夠點燃氫核聚變,所以核聚變只能在一起最中心進行,那麼它的熱量輻射到表面的話也就剩下不多了,因此其表面只有2500~4000K。

    在宇宙中,紅外線這樣的小質量恆星非常常見,我們銀河系中80%的恆星都是紅矮星,比如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是一顆紅矮星,它與太陽系的距離約為4.22光年,其質量約相當於太陽的1/8,或者說相當於125個木星的質量。

    雖然比鄰星距離太陽系最近,但是它的視星等只有11等,絕對星等是非常弱的15.5等,用大型天文望遠鏡根本看不到它的蹤跡,即便從他所在的行星系統——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其他兩個星體附近觀測它,它的亮度也只有4.5等,這正是因為紅矮星表面的溫度非常低,所以發出的光也比較微弱導致的。

    由於紅矮星內部的氫核聚變活動集中在星體中心,而且不夠強烈,所以星體本身的重力相對於輻射壓就比較強大,內部的能量也不容易發散出來,但是偶爾紅矮星會因為內部的輻射壓而猛烈釋放恆星風,其強度相當於太陽的1000倍,因此如果紅矮星附近有生命星球的話,最怕的就是遭受紅矮星恆星風的襲擊了,因為紅矮星質量較小,它的宜居帶也比較靠近主恆星,位於宜居帶中的生命星球如果遭受強烈恆星風的襲擊,不僅可以毀滅上面的生命,甚至有把行星推離宜居帶的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阿布扎比防務展,哪些軍工產品值得關注?哪些軍工產品能打動中東國家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