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卜算子, 宋·杜安世 尊前一曲歌,歌裡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更應、多於淚。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12
回覆列表
  • 1 # 0過去現在未來0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原詞及其大意

    卜算子 宋·杜安世

    尊前一曲歌,歌裡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更應、多於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其大意是:歌女在酒樽前為我們放歌一曲,她的歌裡含有多種情意。在她還沒有開始唱的時候就流下了眼淚,我想她心中的憂愁怨恨應該比眼淚還要多吧。我試著問她到底是為了什麼事,她沉思了很久神態如痴如醉,但一語不發。唉,我也是多情之人啊,聽不得人家的傷心事,不說就不說吧,就怕你說了,我陪你一起傷心落淚呢。

    二、作者及其文學成就

    杜安世為今陝西西安人,字壽域,生卒年月不詳,宋代學者。此人應該有點名氣,但是記載不多,能寫詩詞,尤其在慢詞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也能夠自己制曲。在宋代及以後的一些文獻中也提到過他,但對其寫詩詞的水平評價都不是很高,有的說他詞寫得不是很工整,有的說他的其詞“往往失之淺俗,字句尤多湊泊”。但不可否認,他也寫了不少精品,咱們今天提到的這首就是。曾著過一卷《杜壽域詞》,現存世有詩文144首。

    三、具體賞析

    尊前一曲歌,歌裡千重意。在酒樽前她唱了一支歌,歌聲悠揚,曲折宛轉,歌裡似乎含有無限情意。古時飲酒置宴時常請歌妓助興,“尊前”可以理解為作者敬她酒時,她對著酒樽;也可以理解為在酒席宴桌前;“千重意”這裡寫出了歌者唱歌水平的高超,但總是隱含著淡淡的哀愁,若隱若現,楚楚惹人憐,也說明了歌者飽經風霜,曾經滄海。

    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更應、多於淚。在她剛開始唱歌時她就流淚了,是什麼觸動了她呢,她為什麼傷心呢。我猜想她境遇肯定不一般吧,應該是憂愁煩恨比眼淚還要多吧。這句是倒敘,描寫的是唱歌前的神態,至於“恨更應、多於淚”這則可能是綜合歌者歌前流淚,歌聲含有千重意於一起的一種猜測和判斷。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痴醉。看到她那樣子,我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就試探著問她到底是為了什麼事,但是她不答話,陷入了沉思之中,神態一度如痴如醉。這句寫作者對歌者的同情,問她到底有什麼傷心委曲事,但歌者不答,可能不好答,可能非三言兩語能答之,也可能不願答。但又寫了她如痴醉,那就是說她一度沉湎於往事的回憶中,是酸、是苦、是甜,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簡單的幾個字,描寫了作者的關心和同情,歌者的神態,寫得非常傳神。

    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我也是多情之人啊,我特別怕聽到別人家的傷心難過事,你要是不說就不說了吧,我怕我聽到了以後忍不住和你一起傷心流淚呢。在這裡我們可以想見歌者神態的悽惋,作者的多愁善感。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悲天憫人的人,是一個能同情底層人們疾苦的人。

    讀完此詞後,大家應該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好像跟哪首詩特別的像呢。沒錯,跟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寫的情景相類似,描寫的感情相類似。一詞一詩之間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家不妨參照著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緬甸玉石怎麼看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