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物有腔調
-
2 # 句町國主
提的問就有問題,匠人精神不是指某行業或者是職業。或者說在所有行業和職業有應該有著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也被稱為“工匠精神”,最開始是日韓,尤其是日本提出的,是指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使用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顯而易見,“匠人精神”是針對當今快餐經濟而提出來的,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然也不得不說,不少企業也因為太守著所謂的“匠人精神”而犧牲的,例如不少已經消失我們眼前的傳統行業。在日本做飯可以做成米飯仙人的匠人,擦鞋可以擦了比買鞋的錢還貴的匠人,百年老店比比皆是,而在中國,百年老店屈指可數,更不要說你家門口曾經有過的匠人啦。
-
3 # 四九城的黃昏
很幸運,去年曾參加過在我的學校,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大國工匠進校園”啟動儀式,也親眼見到了高鳳林、寧允展兩位“大國工匠”。那麼,什麼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牢固樹立國家民族意識、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樹立精益求精的精神。”
談及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兩位大師一致認為:“要成為大國工匠需要長期、專注、持續的在某個領域不斷打磨、掌握核心技術和技能,做人所不能,方能處於領先地位。”
高鳳林告訴主持人,在焊接時得緊盯著微小的焊縫,一眨眼就會有閃失。“如果這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高鳳林的專注來自於剛入行時的勤學苦練,航天製造要求“零失誤”,這一切都需要從紮實的基本功開始。
動作不對,呼吸太重,焊縫就不均勻了。從姿勢到呼吸,高鳳林從學徒起就接受到最嚴苛的訓練。戴上焊接面罩,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操作動作,但是對高鳳林來說,卻是進入到另一種狀態。
拒絕高薪,只為了心中的信念
有一次,一位臺商激動地拉著他的手說:到我這裡來吧,我這裡好溫暖呀,工資高、產品銷往歐美亞,而且還可以解決你的住房,你不感到榮耀嗎?他說:困難是可以解決的,工資待遇嘛,我相信航天事業發展了定會趕上、超過你們;至於說榮耀嘛,你說它能有我們製造的火箭把衛星送入太空、把彈頭打到太平洋榮耀嗎?聽了他的話那位老闆失望地搖搖頭說:沒辦法……
不願當官的大國工匠寧允展
工匠就是憑手藝吃飯。”寧允展常說。2012年,他在家自費購買了車床、打磨機和電焊機,將家裡三十多平米的小院,改造成了一個小“工廠”。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練手藝。業餘時間,寧允展大都“泡”在這裡“搗鼓”小發明,而這些發明中,其中2項獲得了國家專利。這些發明成了生產一線的“神器”,每年能為公司節約創效近300萬元。
性格靦腆,質樸無華,這是寧允展給人的第一印象。作為高鐵研磨的第一把手,寧允展當上了研磨班的班長。可是,沒過幾年,他卻主動辭去了班長職務。他說,自己對管理不感興趣,還是在一線比較拿手。
“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這是寧允展的信條。
兩位大國工匠還為我們展示了他們的拿手絕活
特級技師高鳳林為我們展示在0.1秒內精確完成火箭發動機上0.16 毫米的焊點。
京滬高鐵試跑速度世界第一,車輪的“腳踝"中0.05 毫米的研磨空間怎麼掌握?讓高階技師寧允展來告訴大家。
願生活在“大國”中的我們,也能具有“工匠精神”。
-
4 # 蝸牛小小姐
我們那邊有一位老裁縫,雖然現在人們大多買衣服,但是在農村依然有很多人在集市上扯一塊布找老裁縫做衣服或者褲子,尤其深受老年人喜愛。老裁縫話不多,先把你的尺寸量好,問一下你要做的樣式,注意的事項,一般說明天或者後天來拿一準差不離,時間不會拖,而且去的時候可以當場試穿一下,有什麼問題可以溝通。老裁縫手藝很好,打我記事起,二十多年了,一直就在村裡做衣服,現在也開始定做床單被罩之類的床上用品,依然很多人找他,有的人直接說不喜歡買的,就喜歡做的,不論是床上用品還是衣服,都很合適。我想這就是一種“匠人精神”吧。
-
5 # 樂說古詩
應該說匠人精神就是指長期專注於自己的專業,精益求精,不畏艱辛,樂在其中的精神。
說說我眼中的匠人:馬家父子。
很多年前,我家附近是工廠家屬區,那裡的街頭巷尾共有七、八個修腳踏車的小攤點,時間久了,我們發現,有兩個攤點的生意最紅火,雖然他們的位置不算好,但是回頭客多,這兩個攤點都是夫妻二人一起在幹活,每天風吹日曬,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當時誰家都有腳踏車,如果車壞了,大多到這兩個攤點來修,有時還要排隊等上好長的時間。
我聽說其中一家姓張,九十年代,夫妻用修車賺的錢送女兒出國留學了,那是一大筆錢,讓人們非常驚訝,老張夫妻一直修車到七十多歲。
另外一對夫妻用修車賺來的錢給兒子買了一套大房子,兒子從單位下崗後,也和父親一起修理腳踏車,他家姓馬,人們稱父子為老馬師傅和小馬師傅。
再後來,企業都搬到郊外去了,職工上下班都乘班車,大街上的汽車多了,腳踏車少了,城市裡不讓擺攤,修車攤點進入沿街的門市房,變成修車鋪,數量很少,生意也不太好。
老馬師傅已經退休,小馬師傅也五十多歲了,他的手藝非常好,上門的都是老顧客。有人勸小馬師傅改行修電動車,他不答應,就喜歡鼓搗腳踏車。小馬師傅的修車鋪勉強維持著。
有一天,小馬師傅的修車鋪關門了,知情人告訴大家,小馬師傅的手藝好,被一家共享單車的公司招聘走了,據說那裡的待遇非常高呢。
-
6 # 曾園
這個問題可以分解為,1,為何有些行業無法長久具備“匠人精神”?2,具備“匠人精神”行業有哪些特點?
隨便舉例,今年“網友心中中國知名品牌評選”揭曉,華為、海爾、茅臺分列前三位。但我們設想,五年之後,這三位還一定在名單上的,也許只有茅臺了。以華為為例,產品、技術都不錯,但它的競爭對手是外國同行,在瞬息萬變的世界高科技競爭中,我們知道,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等品牌,說垮掉就垮掉。
在家電概念裡,日本產品的全線潰敗,讓日本人產生了一個新名詞,“質量過剩”。不管這個詞是否真的說明了產業的真相,我們總可以看出,家電已經無法容納“匠人精神”了。
能保持長時間領先的是茅臺。原因是,中國白酒暫時不與外國白酒發生競爭,茅臺穩居中國白酒第一,質量穩定,產量穩定。最近持續的漲價表明,茅臺已經成為收藏品。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茅臺質量不需要提高,保持水準就行。茅臺酒的工藝也不怕盜竊,茅臺酒發酵的細菌只能在茅臺鎮的空氣與溼度中良好存活。
我們應該明白了,“匠人精神”必須寄存於品牌之中。“品牌”由個人或法人持有,能夠遺傳更有保證。
比如瑞士手錶,有品牌,有傳承,“匠人精神”與利潤掛鉤,不懼競爭。
在計劃經濟時代,曾經的鳳凰腳踏車質量上乘,但一旦面臨競爭,比如外形與新功能,國營企業難以調動起強有力的技術革新,原有的“匠人精神”在競爭中不起作用。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雲南計劃經濟體制內的普洱茶(紅印),一旦改革,反而比不了小私企。原因何在?原來的普洱茶文化只有少數人懂,大眾只會買便宜商品。
能夠維繫品牌的行業才有“匠人精神”,個人純粹的寫作就行,比如莫言。與其他行業聯絡過緊的寫作,則難以維繫,比如郭敬明。
美食。各地都有排隊的小飯店,只要有人排隊,小飯店就猶如一個小小的印鈔機。維持這個印鈔機的運轉,一是服務二是技術競爭,這兩者都與“匠人精神”有關。
醫生。醫生儘管寄生於醫院,但相對而言醫生的收入與技術正相關,醫生的學術水平會得到同行認可,醫生辭職可創辦自己的醫院。這三者保證了這個行業內“匠人精神”的存在。
-
7 # 北芪sgx
所說的“匠人精神”是一個宏觀的、,廣義的概念。
匠人精神從宏觀和廣義的意義上講;各個行業都適用的,並且應該廣為宏揚的。
匠人精神是指人對所從事的職業的一種態度。只所以能夠被人稱為匠人,就充分說明此人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和工作有一定的深度、和成就。
-
8 # SME科技故事
說起體現“匠人精神”的職業,不得不提一下古畫修復師。
可以說,如果沒有一代代的古畫修復師,我們根本看不到流傳千年的古畫。
他們對待文物不僅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更是將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因為對於每位古畫修復師來說需要儘量保持文物的原狀,延長壽命,出不得半點差池。
先來介紹這位邱錦仙女士,她是大英博物館高階古畫修復師。從她的個人經歷及修復《女史箴圖》的過程來感受這一職業背後的艱辛與不易。
1972年,年僅20歲的邱錦仙進入上海博物館的裱畫室工作。
起初什麼都不懂的她可謂是困難重重,比如古畫的歷史,畫的材質,造紙工藝,修復用的材料、工序等統統都要學。
那段時間,她經常一整天都顧不上吃飯,只是趁著工序間隙吃點餅乾充飢。後來上手工作後也一刻不敢鬆懈。
在上海博物館15年如一日地進行古畫修復工作之後,邱錦仙機緣巧合下被推薦去大英博物館修畫。這一去,就是30年。修過的話數百幅,其中最著名的是《女史箴圖》
當時這幅畫到她手裡已是傷痕累累,拋開歷史原因不談,由於當時英國文物家缺乏中國畫知識,裝裱《女史箴圖》時,竟然按照日本畫的方式,將它腰斬三截,並錯誤地在畫卷上塗了一層酸性薄膜。
這樣錯誤的儲存下,它的嬌容漸漸被磨損,逐漸出現了明顯的開裂、掉粉等情況。
這似乎已經幾乎是一幅不可能修好的畫了(古畫修復師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但邱錦仙接手後卻從未放棄過它。
修復前:《顧愷之-女史箴圖區域性一》縱24.8釐米、橫348.2釐米
她費盡心思地研究需要用什麼樣的材料進行修復,因為畫作有些地方的絹和託紙已經分開。
連夜做實驗後,最後她提出使用由澱粉糨糊和化學糨糊混合起來的混合糨糊製作出全新材料來進行修補。(他們經常為尋找到合適的修復材料而費盡心血。)
“古畫修復是儘量保持文物的原狀,延長壽命,出不得半點差池,每位修復師對待文物都懷有一顆敬畏之心。”過去老師傅們的教導讓她一刻也不敢放鬆,每天不停地工作。
她用這種材料在顯微鏡下為《女史箴圖》進行修復,並高度集中注意力,呼吸都不敢多喘,用放大鏡三寸三寸地添糨。
接著,她用藤黃、硃砂和墨調配出適合的顏色,將殘缺破洞處補好,也重描了一些褪色部分,讓新添上去的顏色和原畫本色一樣。
這樣持續兩個月 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之後才終於將《女史箴圖》修復完畢。
如今,遊客們每年在中秋節、春節以及亞洲藝術節等重要日子就一睹真容。
修復後:《顧愷之-女史箴圖區域性一》縱24.8釐米、橫348.2釐米
而她還算是比較出名的,但還有更多的古畫修復師是在小密室裡靜靜地那些古畫為伴,默默幫助那些被歲月無情摧殘的畫被放在暗無天日的古畫中重見光芒。
像邱錦仙這樣的古畫修復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大都甘願在小密室裡靜靜地為古畫彌補,盡全力地幫助那些被歲月無情摧殘的古畫向《女史箴圖》這樣重見光芒。其中的認真與執著又怎能不化為“匠人精神”一代代地傳下去呢?
回覆列表
沒有哪個人會對文房之物感到陌生,從材料的選擇到製作,凝聚了匠人本心。
不要去拿圖在別的地方做搜尋,得形不得意,得意不得心。
只有在東家這個傳承為先的地方,只有在在東家的錦木工坊裡能夠將真實展現在你的眼前。
一刀一刻盡是美,一方一寸皆是真。
不要說他們是為了一些身外之物,幾天幾周幾月甚至幾年製成的一件器物,你管這叫為了掙錢嗎?
他們只是真真正正熱愛著木頭,我們只是暗暗存留著那份初心。
將這份文房器物擺到東家的展列櫃上,我們只是想拉近你和手藝人的距離。
有一紫檀木,五年成一輪百年可成材。
今有書生客,寒窗苦讀十餘載,盼取功名天下知。
文房四客。筆,重三義修四德。硯,研磨成汁。擱,架筆之物盛起聖潔。盤,承載萬千期待。
木同學子,成材需緩;學子似木,日漸成長。
塵囂暗淡氤氳著時光,清風委婉穿透了窗。
選的是百年成材的小葉紫檀,棕眼且木質堅硬,緻密細膩。
若是普通的木頭是萬萬不成,只能選木性穩定的小葉紫檀,才能夠做到不變形與不開裂。
當那些只得形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碎裂,只有選最優質的小葉紫檀才能夠經年不變。
自古而來的熱愛讓它流傳下來,君不看歷代的帝王將相有何人不愛。
那就給它起個別名叫做“帝王之木”吧。
不摻雜一絲違背理念的東西,依靠榫卯結構讓縫隙消失的無影無蹤。
榫卯,在古代建築上被使用,又在明清傢俱上發揚光大。
這是身為中國傳統手藝人的那份堅持與執著,將上古時候的歷史繼續傳唱。
承古傳今,這不但是東家更是錦木工坊的匠人一直堅持的理念。
大道無形也,自然而然的保證木頭的本質。
每一處細小的雕刻,都是應韻而生,都是為了能夠展示木頭的最好時刻。
在仿古時又加入小小的心思,不是一昧的批次生產,而是讓時間再一次的慢一點。
筆擱的曲直變換皆是匠人們構思過無數遍的體現。
鏤空的雕刻卻將小葉紫檀每一刻的美點展現,用松花石做研石是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落灰的擺設。
不去依賴現代機器,全部手工製造。
托盤下的板面是一點一點編織而成,有一寸不平不成,有一點汙漬不可。
將每個細節鉅細無遺的注意到,這是一個手藝人,一個承載匠心的店鋪所必須。
只有對得起每一位選擇我們的客人,面對木材時才能夠問心無愧。
木頭不會說話,它在默默地注視著每一個人。
何為東家,是東方生活藝術家。一個聚集了東方手藝人的地方,在那裡你能看到東方風貌的一角。
何為錦木工坊,一個讓匠人們展現美的地方。
沒有什麼能夠比真正的熱愛更加可怕,每一件器物都是凝結了匠人的心血與思考。
不褻瀆一方好料,不辜負一顆匠心。
優秀的東西贈與優秀的人,合適的器物擺置合適的地方。
惟願錦木工坊能夠將那份熱切帶給你。
期待在東家這個滿載藝術與傳統氣息的地方能夠讓你與它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