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安
-
2 # 琪跡
前天買了《莫泊桑短篇小說集》、《海濱故人》、《巴黎聖母院》、《自卑與超越》,不過現在買書確實少了很多。原因有一下幾點。
因為我還在學校,很多書籍都可以在圖書館借閱;也因為學業忙,沒時間去看大部頭的書了;現在有很多途徑看書,比如手機APP,kindle等 -
3 # 西樓月滿堂
經常買書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為了看書而買書,一種是為了收藏而買書。
先談談第一種,為看書而買書就沒必要買太多紙質的書了,除非比較喜歡的或者比較經典的書籍,電子版本的書也可以,價格實惠。筆者手機安裝了三個閱讀軟體,百度,騰訊,噹噹,裡面的內容豐富全面,質量也很有保障,比如喜歡的古典小說詩詞歌賦古文一類書,又不想買就看電子版的,有些書是沒有版權,可以免費閱讀,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看過後特別喜歡的才會去買來反覆閱讀。買紙質的書要麼去新華書店,要麼就在網上買。其實筆者最喜歡在地攤上買書,買些舊書,妹才逛舊攤都會挑上半天,發現無人問津的書,又是古典名著一類的書籍,那心情美的無以言表,整個人都快飄起來了,就是高興。比如前段時間買了一本《三門街全傳》古典俠義小說,恐怕這本書好多人沒聽過吧,筆者之前也沒聽過。如果哪天發現地攤上有民國明清的書,這可是很大的驚喜,這種喜悅感油然而生,只因書而快樂。
再談談第二種,為收藏而買書的人,這群人可能不一定喜歡看書,但是就是有藏書的癖好,一般都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華人最愛金石玉器字畫書籍古玩,所以這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下一代人,這種喜好會代代相傳。就談藏書一事,有些人可能會說,那些藏書人,家藏萬卷,又不讀這不是沽名釣譽附庸風雅嗎?也可以這麼理解,但是想過沒有,如果沒有這些藏書人做出的巨大貢獻,興許古代許多書籍恐怕今人再也見不到廬山真面目了。指皇帝那些藏書是沒指望了。山河破碎,戰火紛飛,改朝換代,皇帝都自身難保,還顧及到那些書籍,大多直接一把大火就燒沒了。興好民間有很多愛書如命的藏書家,才得以保留下來古人的瑰寶,我們今天能看到那麼國學經典書籍多虧了這些藏書人,所以這一群人不該受橫眉冷眼。大家如果喜歡可以瞭解一下,《天一閣》藏書樓的故事,這個藏書樓可是了不起,藏書從明代到抗日戰爭屹立不倒背後心酸的故事,為了這些藏書能夠一代一代傳下去,歷經幾百年的戰火紛飛得以儲存下來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就連那乾隆皇帝編纂修書,都要去《天一閣》尋書,對他們而言是多大的榮耀,大文豪思想家黃宗曦都登過過此樓,只為看書,然後寫了一本天《一閣藏書記》。可惜抗日戰爭此樓藏書全國佚散,偷的偷搶的搶,最終還是沒能儲存下來。閣中弟子今何在,檻長江空自流。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自己還是讀過幾本書的,但是自己很少買書。一個月大概會看了四五本書。
1.借書
因為現在的身份關係,大部分想看的書圖書館都有可以很方便的在借到。當然,出了學校之後,也可以在當地的圖書館借書。
2.電子書
只是說好電子書的比例估計各佔一半,我還是比較喜好與紙質書,讀書有種書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