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是不是有點貪心

    對克己復禮這件事歸隱者如接輿長沮桀等和孔子都知其不可。但孔子的人生態度就是要致力於社會和諧,人民安樂。明明知道這件事很難做得圓滿,也一定要去做,要努力改善社會現狀,使其趨於仁和禮的要求。這是孔子的人生理想,這個理想決定了他的人生道路。但接輿等的人生態度是以個體的生命為核心,即尊重個體生命的意義,他們認為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而像孔子所為,不但不能救世,反而影響了生命的合理程序,浪費了能夠導致良好結局的生命過程,這就太虧了。接輿等因此勸說孔子等歸隱山林,保全自己生命的自然本色。

  • 2 # 15053348832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孔子,身逢禮崩樂壞的亂世,其主張是不可能得到認可和踐行的。所以,有些人做出與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 3 # 空山—卻吉

    接輿勸孔子歸隱,因“諷”在春秋就代表“諫”,用歌諷的形式勸誡別人,是很常見的。接輿的楚之狂人,他認定當時的社會,貴族階級與政治系統已經崩潰,任何個人無力阻止歷史的前進,他認為孔子的教化是復古之道,所以認定他不會成功。

    但事實上,孔子的教法,名為復古,實為開新。所以,孔子並非看不到古道的淹沒,而是不相信他所推行的古道會淹沒。所以孔子沒有選擇歸隱。

    從境界上說,接輿是有著隱士看淡世俗爭鬥的一面,但是卻未能理解孔子心中的大理想。把他當作了一般的政客或者可憐的復古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甜食為什麼會產生幸福感,吃代糖會不會產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