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唯你星辰
-
2 # 醉風亭雨
以高速平臺(高速公路及高鐵和網路通訊)支撐的縣域經濟是中國現代化的進一步深化,如此可破除城市化的瘋癲,更好就地解決就業及改善生活,使發展趨於平衡,從而達到合理而公平,讓全體國民充分享受到發展的福祉。
-
3 # 中農富通
縣域經濟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主題,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切入點。縣域經濟的發展與繁榮涉及到對宏觀政策的把握與微觀政策的調整、涉及到工業與農業的協調發展,是城鄉統籌和基層政權鞏固的關鍵點。縣域經濟發展要以市場為導向,要充分發揮獨立性與能動性,充分考慮地域地理、人文歷史、特定資源等比較優勢,明確發展方向與發展重點,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科學調整產業結構、持續推進農村城鎮化確保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穩步、快速發展。
縣域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發展潛力已經得到充分的挖掘。農業土地用地正在逐年減少,農業生產力提升空間有限,亟需一種高附加值的農業形式來提升農業經濟增長點。功能農業作為農業發展的第三階段,注重提升農產品的勞動生產率、投入產出率、土地產出率,從而提高縣域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縣域經濟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的較好選擇。
-
4 # 至頂網
隨著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將成為重點。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總工程師、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烏寶貴表示,當前縣域經濟既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一環和有力支撐。
同時,縣域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在新的發展階段,縣域經濟的發展亟需科學解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新方略,探討縣域如何利用新要素實現轉型發展,如何擴充套件產業發展新空間,如何謀劃發展新產業。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理事長、研究員喬潤令表示,縣域經濟依靠低成本、粗放制外延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縣域經濟需要一個新的定位、新的思路。縣域經濟需要三個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創新、搭建新的平臺、融資模式創新。
據介紹,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發展的基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戰場,截至2019年6月,除港澳臺外,全國縣級行政區劃(不包括市轄區、林區、特區)一共1879個,包括375個縣級市、1335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撤縣建區之地已達100多個,90%集中在最近幾年,大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其中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武漢、青島、南京等地已經成為“無縣市”。 中國的撤縣設區正在加速推進。2000年,全國有市轄區781個、縣級市404個、縣1621個;到2015年:有市轄區920個、縣級市362個、縣1513個。
中國進入創新發展新階段,創新需要的資源、平臺、機會、人才、資訊、資金、技術、國際合作等機會幾乎全部集中在省會等大城市,大城市成為創新發展的引領者和促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回覆列表
1.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2..帶動區域文化交流;
3.促進縣域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和發展;
4.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