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馬是重要的戰略物資。與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一輛汽車不同,在古代普通家庭大多沒有馬。馬匹大多集中在朝廷或權宦手中,歷朝歷代國家養的馬,又有多少呢?
春秋長勺之戰時期,齊桓公帶甲四十萬,車五千乘,按一乘兩馬,有一萬匹馬。
戰國時期各國相互兼併,趙國帶甲十萬,車千乘,騎萬匹。
魏國魏惠王時期,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
燕國地方三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
南北朝時期後燕步兵二十七萬,車一萬七千乘,鐵騎五萬三千。
淝水之戰時,後秦苻堅大軍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元朝,《馬可波羅遊記》記載元朝每個驛站有馬20~400匹,全國共有驛馬30萬匹。
由此可知,歷朝歷代國家掌握的戰馬的數量多的時候可達百萬匹,少的時候也會有十幾萬匹。為什麼戰馬大多掌握在國家手中,而普通家庭比較少呢!?一方面是因為馬匹在古代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最為重要的時候,養馬的成本太高,普通家庭承擔不起。
南北朝時期開始的租庸調製度規定,國家以農隙講戰陣,馬蓄糧備,六家供之。
北宋時期“官養一馬,以中價率之,為錢二十七千。募民牧養,可省雜費八萬多緡。”
由此可見,在古代馬匹,尤其是具有長途運輸能力,或是具備作戰能力的優質馬匹都需要多家農戶共同供給糧草。如果每家每戶都供養馬匹,就會很容易導致農戶口糧減少,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成書於明代的《武編》記載,唐宋時期“一馬日給米一升,一月三石,六個月一十八石。”“一馬支鹽三合,一月九升,六個月五斗四升”。
南宋中期十鬥糧食重約一百二十斤,一匹馬半年需要米216斤,食鹽70斤左右,再加上其他的費用,一匹馬半年的費用大約為1800文左右,一年總計3600文錢。
而在宋朝仁宗時期,禁軍中的廂軍“廂軍一兵之費,歲約三十千”,也就是3000文錢。如此看來,在古代養一匹馬一年的費用,比得上一個基層公務員一年的工資了。
而現在最基層的一個公務員,也能夠買一輛十幾萬的車,開的起,養得起,還有餘錢吃燒烤。可見,古代人養馬的成本要比現代人養車費錢多了。
在中國古代,馬是重要的戰略物資。與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一輛汽車不同,在古代普通家庭大多沒有馬。馬匹大多集中在朝廷或權宦手中,歷朝歷代國家養的馬,又有多少呢?
春秋長勺之戰時期,齊桓公帶甲四十萬,車五千乘,按一乘兩馬,有一萬匹馬。
戰國時期各國相互兼併,趙國帶甲十萬,車千乘,騎萬匹。
魏國魏惠王時期,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
燕國地方三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
南北朝時期後燕步兵二十七萬,車一萬七千乘,鐵騎五萬三千。
淝水之戰時,後秦苻堅大軍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元朝,《馬可波羅遊記》記載元朝每個驛站有馬20~400匹,全國共有驛馬30萬匹。
由此可知,歷朝歷代國家掌握的戰馬的數量多的時候可達百萬匹,少的時候也會有十幾萬匹。為什麼戰馬大多掌握在國家手中,而普通家庭比較少呢!?一方面是因為馬匹在古代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最為重要的時候,養馬的成本太高,普通家庭承擔不起。
南北朝時期開始的租庸調製度規定,國家以農隙講戰陣,馬蓄糧備,六家供之。
北宋時期“官養一馬,以中價率之,為錢二十七千。募民牧養,可省雜費八萬多緡。”
由此可見,在古代馬匹,尤其是具有長途運輸能力,或是具備作戰能力的優質馬匹都需要多家農戶共同供給糧草。如果每家每戶都供養馬匹,就會很容易導致農戶口糧減少,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成書於明代的《武編》記載,唐宋時期“一馬日給米一升,一月三石,六個月一十八石。”“一馬支鹽三合,一月九升,六個月五斗四升”。
南宋中期十鬥糧食重約一百二十斤,一匹馬半年需要米216斤,食鹽70斤左右,再加上其他的費用,一匹馬半年的費用大約為1800文左右,一年總計3600文錢。
而在宋朝仁宗時期,禁軍中的廂軍“廂軍一兵之費,歲約三十千”,也就是3000文錢。如此看來,在古代養一匹馬一年的費用,比得上一個基層公務員一年的工資了。
而現在最基層的一個公務員,也能夠買一輛十幾萬的車,開的起,養得起,還有餘錢吃燒烤。可見,古代人養馬的成本要比現代人養車費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