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寄哀思 清幽寧靜的天河公園,從東門進去後往北走,你很容易便可以找到這樣一座墓園。 它靜靜佇立在一個小山岡上,墓園裡一尊白色雕像高高矗立,只見他手持望遠鏡,披風飄飄,堅毅而沉著地望著遠方。雕像後面,翠綠的松柏叢中,是一座環形墓,墓碑上寫著:“皇清誥封世昌鄧壯節公之墓。” 這裡,便是鄧世昌的衣冠冢。當年,鄧世昌以身殉國後,黃海沿岸漁民紛紛駕舟下海,欲打撈其屍體,然而,大海茫茫何處覓?其家人含淚把他的衣冠裝入棺中,建起衣冠冢,以寄哀思。 少小離家,從軍27載,鄧世昌以特殊方式魂歸故里。 鄧世昌衣冠冢原本不在天河公園,而是在天河區沙河鎮天平架石鼓嶺,那裡本是鄧氏的家族墓地,鄧世昌的墓就位於他敬愛的母親的墓之下。據鄧權民聽祖母所述,當年墓裡所葬的遺物裡,有一頂紅纓帽。它的由來,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當年,鄧世昌曾從英國帶回一條大西洋狗,出入必帶,唯獨甲午海戰時,不知因何原因,沒有帶同前往。那天黃昏,這條西洋狗見主人仍沒有回,表現得非常焦躁,嚶嚶地叫。很快,鄧世昌殉國的訊息傳來,悲痛萬分的家人對狗說:“你主人在黃海海戰死了。”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這條狗聽後奪門而出,向外狂奔,過了很久,才全身溼漉漉地含著一頂紅纓帽回來,大家一看,正是鄧世昌平時所戴的帽。那條狗把帽放在廳中央,轉身又向外狂奔,再也沒有回來。 “在不少史籍裡,包括他的三個兒子所寫的《哀祭先嚴》,都提到鄧世昌在墜海後,他所養的狗鳧到他身邊,銜著他的辮髮,不讓他沉下去,但鄧世昌毅然用力按愛犬入水,然後自沉。我所聽到的,與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有出入。”鄧權民說。然而,無論哪個故事,有一點不變的,那就是:人義犬忠。 可惜的是,位於石鼓嶺的衣冠冢,由於連年戰亂,後來已變得面目全非,這頂紅纓帽也不知所終。1984年,鄧世昌殉難90週年紀念之際,有關部門及鄧氏後人清除覆蓋墓地的土層,對墓進行修復,將鄧世昌瓷像一塊,他生前手植之樹的樹葉少許,以及清代絲綢衣料一塊,為鄧世昌重建了衣冠冢。 1994年,甲午戰爭一百週年紀念。為弘揚愛國精神,政府把鄧世昌衣冠冢遷至了天河公園,並立鄧世昌塑像與墓園,任由後人憑弔緬懷。
衣冠冢寄哀思 清幽寧靜的天河公園,從東門進去後往北走,你很容易便可以找到這樣一座墓園。 它靜靜佇立在一個小山岡上,墓園裡一尊白色雕像高高矗立,只見他手持望遠鏡,披風飄飄,堅毅而沉著地望著遠方。雕像後面,翠綠的松柏叢中,是一座環形墓,墓碑上寫著:“皇清誥封世昌鄧壯節公之墓。” 這裡,便是鄧世昌的衣冠冢。當年,鄧世昌以身殉國後,黃海沿岸漁民紛紛駕舟下海,欲打撈其屍體,然而,大海茫茫何處覓?其家人含淚把他的衣冠裝入棺中,建起衣冠冢,以寄哀思。 少小離家,從軍27載,鄧世昌以特殊方式魂歸故里。 鄧世昌衣冠冢原本不在天河公園,而是在天河區沙河鎮天平架石鼓嶺,那裡本是鄧氏的家族墓地,鄧世昌的墓就位於他敬愛的母親的墓之下。據鄧權民聽祖母所述,當年墓裡所葬的遺物裡,有一頂紅纓帽。它的由來,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當年,鄧世昌曾從英國帶回一條大西洋狗,出入必帶,唯獨甲午海戰時,不知因何原因,沒有帶同前往。那天黃昏,這條西洋狗見主人仍沒有回,表現得非常焦躁,嚶嚶地叫。很快,鄧世昌殉國的訊息傳來,悲痛萬分的家人對狗說:“你主人在黃海海戰死了。”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這條狗聽後奪門而出,向外狂奔,過了很久,才全身溼漉漉地含著一頂紅纓帽回來,大家一看,正是鄧世昌平時所戴的帽。那條狗把帽放在廳中央,轉身又向外狂奔,再也沒有回來。 “在不少史籍裡,包括他的三個兒子所寫的《哀祭先嚴》,都提到鄧世昌在墜海後,他所養的狗鳧到他身邊,銜著他的辮髮,不讓他沉下去,但鄧世昌毅然用力按愛犬入水,然後自沉。我所聽到的,與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有出入。”鄧權民說。然而,無論哪個故事,有一點不變的,那就是:人義犬忠。 可惜的是,位於石鼓嶺的衣冠冢,由於連年戰亂,後來已變得面目全非,這頂紅纓帽也不知所終。1984年,鄧世昌殉難90週年紀念之際,有關部門及鄧氏後人清除覆蓋墓地的土層,對墓進行修復,將鄧世昌瓷像一塊,他生前手植之樹的樹葉少許,以及清代絲綢衣料一塊,為鄧世昌重建了衣冠冢。 1994年,甲午戰爭一百週年紀念。為弘揚愛國精神,政府把鄧世昌衣冠冢遷至了天河公園,並立鄧世昌塑像與墓園,任由後人憑弔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