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妙趣侃歷史

    我認為韓信不被項羽待見,沒有轉身就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韓信兩次擇主的時局不同,其次是項羽劉邦的實力差距,最後因為韓信和項羽同為楚人。

    韓信跟隨項羽和劉邦的時局不同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各地開始暴動反對秦王朝的統治。原楚國貴族項梁也在會稽起事。韓信作為一個有志之士,仗劍從之。項梁戰死,轉而投奔項羽,項羽封他為執戟郎中,不得重用。

    但追隨項梁項羽這段時間裡,全國各地起義的的目的是推翻秦王朝的暴虐統治,當時項羽劉邦都在項梁麾下為將軍,還在為進攻秦都咸陽做最後的努力。此時天下局勢未明,韓信還需要等待一個機會。所以他在項羽麾下留的時間略長。

    而韓信追隨劉邦時,時局混亂,亂世出英雄,成王敗寇。只有追隨王者才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下,雖然他看出劉邦知人善用,但仍然得不到重用,想及時止損尋找明君,所以在劉邦門下時間不長,轉身就走。

    但好在他的“伯樂”蕭何,識得他這匹千里馬,使得他能一展宏圖,幫助劉邦統一天下。

    當時項羽劉邦的實力差距是很大的

    劉邦的軍隊,大部分是農民起義的烏合之眾,在被項梁收編之前幾乎沒有正式的編排,即使是後來劉邦西征,攻下秦都,拿到秦二世的傳國玉璽,在張良的勸諫下,退居灞上的時候,劉邦的10萬軍隊也遠遠不及項羽的40萬精兵。

    項羽,他祖父為楚國名將項燕,叔叔是項梁,從小受到兵法薰陶,有勇有謀。傳說項羽的武器是長戟,重有129斤,每次打仗他都衝在最前面,讓跟著他的軍隊士氣高漲,很多有名的有志之士都投奔於他。

    這樣的情況,即使是小官,韓信也堅持留在項羽麾下。直到鴻門宴後,他覺得項羽太過於意氣用事,不是成大事之人,於是投奔劉邦。但仍然未得重用,他的抱負不能施展,且他並不是非常看好劉邦,所以就著急轉投他人,轉身就走了。

    項羽和韓信皆為楚人

    《史記·淮陰侯列傳》說韓信是淮陰人,淮陰這個地方,在春秋時是屬於吳國的,後來楚國屢侵泗水,最後成了楚國的地盤。所以憑藉這一點,韓信是前楚華人。

    韓信不會耕地,不會做生意營生,還喜歡佩戴寶劍,這證明韓信家以前是楚國計程車族,而韓信應該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公園前223年,秦滅楚,韓信家道中落,成為孤兒。

    項羽是秦國名將項燕之孫。同樣是楚華人,同樣接受過屈原的愛國主義薰陶,有同樣的愛國情懷。所以直到最後,他再也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才放棄項羽。

    而劉邦對韓信來說,只是一個能讓他施展抱負的人。如果劉邦不能提供機會,不能讓他才以致用,他可以再選其它能夠讓他一展抱負的人。所以韓信在劉邦那裡看不到希望時,不加猶豫就決定離開。

    趣味小總結

    事實證明,金子真的是會發光的。就像韓信,即便是在項羽劉邦麾下不得重用,但他終是遇到慧眼識珠的蕭何。最後不論時局,不論實力,不論出身,韓信都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買翡翠原石才能更好的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