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普瑞特成長中心

    總體來說,隔代教育是弊大於利的,應該以父母教育為主,老人教育為輔,而現在往往就是本末倒置的情況,一切都是由老人包辦。

    孩子不舒服爸爸媽媽帶Ta去醫院了,醫生一問三不知,都是孩子奶奶在帶,我們不清楚;

    老師來電話了,詢問孩子最近情況,爸媽也是不清楚,說,這個得問孩子姥姥;

    隔代教育中,由於老人精力和觀念的影響,對孩子會產生過分的溺愛或是用一些相對陳舊的觀念教育孩子。如果你打算把孩子交給父母帶了,那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我們總是能聽到這樣的抱怨:

    我怎麼說老人就是聽不進去,一直要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帶孩子;

    寶寶做事本來就慢,但是老人家總是著急幫她做了;

    孩子如廁是要訓練的,不小心尿褲子了,他奶奶就笑他;

    寶寶到吃輔食的時候了,我辛辛苦苦給寶寶做了,可是老人就說不能吃這種輔食;

    寶寶才7個月,說了不能吃鹽,我媽還是偷偷放了鹽;

    孩子爺爺偷偷給孩子塞糖吃,我都無語了;

    如果我們把教育的主體寄託在了爺爺奶奶身上,對於孩子長期發展上來說,是不利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最後,隔代教育的孩子的特點,要綜合帶他老人的教育模式來定的。

    如果老人很溺愛孩子,什麼都包辦,那孩子肯定是嬌生慣養,公主病型別;

    如果老人教育的很好,給予孩子愛與自由與嘗試,那孩子一樣會成長的很好,

    所以就看家長怎麼去跟老人溝通,做好孩子的教育咯。

  • 2 # 祥雲瑞璟166

    由於相隔一代人的距離,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所帶的孩子,與父母親自帶的孩子,的確存在很大的差異,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已經到了人生中的含飴弄孫的階段,教育理念是不同於時代需求的,對孫輩的寵愛遠勝於父母。因此,在他們的影響下孩子大都以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他要什麼都能實現,錯的永遠是別人,只要孩子高興怎麼都行,在他們的庇佑下,有的孩子可以豪不誇張的說,已經是到了不知錯為何物的地步。因為在他們的思維裡,孩子還小嘛,無需太認真、太計較、孩子對的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人生中的含飴弄孫階段,這樣的理念很正常。

    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該喜歡那一個階段的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順生而行,不沉迷於過去,不狂熱地期待著未來,生命這樣才好。不管什麼原因,本該屬於自己的職責沒有去完成就是欠著。孩子的早期教育與陪伴缺席的人,欠的不僅是自己,是父母,更是成長中的孩子,和孩子的明天……

    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一旦形成,想要改變是不容易和不可能的,孩子早期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越早越好。10歲左右的孩子,很多習慣都已定型,想改變已非易事,已經在逐漸的嘗試獨立了,對陪伴的需求已漸漸減少,錯過了的時光難以追回,最佳的早期教育時機已逝,若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留給父母的只是悔不當初,回不去的追悔。為了孩子,為了少一份悔恨,別錯過了最佳的早期教育時機,賺錢時機錯過有重來的可能,教育時機一旦失去,再難重來。

  • 3 # 停用換號2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教育,由於現在生活節奏快,年輕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忙於工作。所以,在孩子這個重要的問題上出現了一些取捨——掙錢or帶孩子。

    社會發展快,現在很多年輕媽媽也成了工作上的強人。種種原因,孩子由爺爺奶奶代管。那麼隔代教育的孩子有什麼特點呢?

    從我身邊的人來看,隔代教育的孩子

    一、有小脾氣,任性

    二、穿的厚

    三……(沒想出來)

  • 4 # 秦晴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每天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等諸多家務事,加上年老體力不支,不能多給孩子擁抱。 所以被老人帶的孩子很多有“面板飢渴症”,跟父母不親,膽怯、不自信,疏離人群,長大了難免在人際關係上有各種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有哪些流行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