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碧綠的樹林

    導航衛星系統是一個很複雜的星座系統,約35顆衛星組成。其中,約5顆為地球同步衛星,其餘的約30顆在高度約為20000km的傾斜軌道上。另外,地球同步衛星的軌道高度必須為約36000km。 導航之所以是導航就需要高精度的定位,地球同一位置只有集齊數顆衛星才能,精確描述其位置。GPS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組成,衛星高度約20200km,分佈在傾角為55°的6個軌道平面內。俄羅斯研製的GLONASS有21顆衛星組成,包括21顆工作星和3顆備份星,軌道高度約19 100 km,分佈在傾角為64.8°的3個軌道平面內,執行週期約為11小時15分。

  • 2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首先要說的是,確實,當衛星在更高的軌道上飛行的時候,衛星的訊號可以被更廣闊的地區接收到。如下圖所示,就是最簡單的一道幾何題,當衛星距離地球越遠的時候,衛星訊號覆蓋的地球面積就越大(角度θ就越大)。

    但是,這種訊號輻射面積的增大並不是線性的。

    什麼叫線性的?意思就是衛星高度1公里,訊號照射面積1平方公里;衛星高度2公里,訊號照射面積2平方公里……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是衛星高度1公里,訊號照射1平方公里,衛星高度2公里,訊號照射面積1.5平方公里。也就是說,隨著衛星高度越來越高,訊號照射面積的上漲越來越緩慢,而衛星飛行高度越高,需要耗費的燃料卻是越來越多的。

    所以衛星的高度高到一定程度之後,高度再提高就不划算了。用一句專業術語來說就是邊際效益越來越低。換成最簡單的話,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兩分貨。

    假設一顆衛星發射到1公里的高度需要100塊,發射到2公里需要200塊,一顆衛星在1公里高度可以照射1平方公里的面積,在2公里的高度可以照射1.5平方公里的面積。

    那麼發射兩顆衛星到1公里的高度可以照射2平方公里的面積,需要200塊,而發射一顆衛星到2公里的高度只可以照射1.5平方公里的面積,同樣需要200塊,你說誰划算?

    所以說,科學家必須在單顆衛星發射成本和衛星發射數量之間做一個平衡。並不是說越高越好。

    另外,軌道太高之後對於通訊方面也應該是有影響的,太近了會受到大氣和地球攝動的影響,太遠了訊號太弱——不過這不是我的專業,所以我也說不好,還需要請專業人士做詳細的解答。

    總之,像定位導航衛星這樣需要發射幾十顆衛星的系統,需要綜合考慮衛星發射成本、衛星發射數量、通訊訊號強度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在早期規劃的時候需要詳細論證,保證用最少的錢辦最多最好的事情。如下圖所示,GPS、北斗、格洛納斯、伽利略都有自己的規劃。

  • 3 # 簡單橘子T4

    這個問題需要一點一點來解剖。

    如果僅只考慮通訊的用途,保證地球上任意點都能收發到訊號,至少需要3顆星。但是定位不一樣,不僅要保證訊號收發到,還要解算未知位置的三維座標,包括經度、緯度和海拔高度。這就要說到衛星定位的原理了。

    每顆衛星都是在軌道上運動的,但是軌道是已知的,衛星的運動速度也是已知的,所以任意時刻的衛星位置也是已知的。地面未知位置可以接收衛星訊號,根據接收訊號傳播時間可以得到衛星到未知位置的距離,那麼,現在可以認為衛星到未知位置的距離是可求的了。未知位置有三個未知量(經度、緯度和海拔高度),因此需要三顆衛星的三個距離方程,才能求解三個未知量。還有一點,上述衛星訊號到未知位置的絕對時間是無法得到的,光速沒有絕對時間,只能得到兩顆衛星到未知位置的時間差,還要考慮相對論效應,這就是所謂的“偽距單點定位(絕對定位)時每顆衛星的偽距測量觀測值中都包含有接收機鐘差這一誤差”這個比較繞的概念,造成距離測量觀測值很不準確,需要將接收機鐘差作為一個未知數加入到偽距單點定位的計算中,再加上座標三個未知數,所以至少需要4個偽距觀測值,即需要同時觀測至少4顆定位衛星。這是相對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最緊密相關的應用,沒有相對論,衛星導航根本無法實現。

    這樣,考慮通訊覆蓋全球,至少需要3顆衛星,考慮定位,每顆通訊衛星都得換成4顆定位衛星才行,這就是12顆了,對不對?考慮衛星是時刻運動的,說不定轉到別的地方去了,為確保每時每刻地球上的任意位置都能接收到4顆衛星的訊號,實際的衛星數量是至少需要24顆。

    衛星距離地球的遠近,至少有兩個效應。一是覆蓋全球的需要,距離太近了衛星數量就得增加;二是電磁波訊號的強弱,太遠了訊號太弱或者衛星需要加大發射功率,而衛星的功率是嚴格受限的。綜合上述兩個效應,衛星距離地球的遠近,就有一個最優值。不幸的是,最優的C位被美國和俄羅斯搶佔了,因為這哥倆體力好,說到底咱們原先技不如人。

    咱們能力不行,只好求著歐洲合作搞伽利略專案,這個軌道雖然不如美俄,但卻是次優的。國際上,為協調合作,衛星軌道都是先佔先得的原則,誰先佔了就是誰的,你不能再去搶了,不然大家都打你。有叢林法則,但還是可以講理的,不然就徹底亂了對不?

    我們求著歐洲合作搞衛星導航,投了十幾億美元,結果這哥們始亂終棄,把我們甩了,他們想獨佔吃獨食。咱們國家的科技人員也不是吃素的,也急眼了,夜以繼日玩命兒的使勁造,搶先把北斗衛星打上天了。然而時間太緊,活幹的不細緻,收不到衛星訊號,國際條約規定收到有效訊號才算搶佔軌道成功,這可咋整呀!又是咱們的科技人員,夜以繼日日以繼夜,搶在申請軌道期限的最後幾分鐘除錯成功,收到有效的北斗定位訊號!

    歐洲伽利略呢?由於次優的軌道被咱們搶佔了,只剩下很差的軌道了,到現在也搞不成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痛快!真實的故事比我說的還精彩,絕對載入史冊!

    次優的軌道不如美俄的,需要35顆衛星才行,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看看歐洲伽利略那個爛尾樓,咱知足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首付9萬左右,月供2千左右,分兩年買什麼SUV汽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