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章曉蕾

    如今是急躁且粗暴的生活節奏。但是未必人人都急躁粗暴,在簡陋生活中也人可以活得有詩和遠方,也有人活得如蘭如菊般淡然,我們怎麼生活或怎樣記錄生活取決於我們的心境。

  • 2 # 西嶺月

    我記得有個現代作家好像講過這樣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一個寫作的人,在偏遠山區三年能寫出一本書來;在一般城鎮大概一年能寫三篇文章;在大城市三年也寫不出一句話來。寫作得有靈感,而靈感來自心靈的寧靜與思考。現實中燈紅酒綠,人們追求的是實在的、短期內可以預見的利益,再加上社會上的貧富懸殊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有哪顆心能安靜下來?所以文學蕭條就是必然的現象了。就目前看似繁榮的自媒體文化,其實質上也是快餐文化。有深度、有質量的長文是沒人看的。大家更多是出於好奇,獵趣的角度,用一些碎片化的圖形文字來填充日常中碎片化的時間的一種需求。從現實角度來看,這種現象對中國文化的復興作用不大。

  • 3 # 如虎添翼

    唐朝安史之亂,杜甫在烽火狼煙四起時,依然有詩歌和嚮往的生活。這是明證。即使生活如此不堪,杜甫依然幾十年如一地在生活中尋找那份心靈的歸宿。假如杜甫不在苦難生活中拼搏,那麼千年以後的今天,我們還會那麼真切地想念他嗎?

    特別是我們不惑之年的這幫人,對杜甫的遭遇感同身受。我們不是故作呻吟,我們這一代人確實伴隨祖國一路從80年代的一窮二白,到如今的國富民強;我們有理由感謝中國,感謝曾經艱難的歲月。

    現代人,你還說你浮躁,靜不下心來搞藝術創造?

  • 4 # 李輝歷史

    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以社會的物慾橫流而動,用真摯的情感觸控生活,用火熱的渴望擁抱筆下的人物,心不為扭曲的社會而變,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緊扣,用心寫出如畫的作品。

  • 5 # 開門hong

                   半響地

            不論作品的好壞都應該來源於生活。無論你是處於急躁且簡單粗暴的生活狀況,還是舒緩、榮華富貴的生活狀態,你都會有對生活有所感觸,或穩穩當當或逆來順受。因而就會有感而發,或寫成文字(作品)或口若懸河(口頭文化)或載歌載舞或一言不發(沉默不語、臉露難色、喜形於色)。

            如果人真的身處急躁且簡單粗暴的生活狀況下,可能生活給人的感受會更猛烈些,其反應會更加激烈些。但人的本性就是會在於無聲處中聽驚雷,於雷雨交加聲處中圖安逸。即所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人們都說亂世出英雄,如果把 急躁且簡單粗暴的生活狀況謂之“亂世”,此“亂世”也可以出“英雄”(好的作品)。

    2019.1.15於宜春

  • 6 # 每日心言

    深有同感。長篇著作是沒人看的,現在就是碎片的時間裡看碎片的文章,欣賞碎片的短影片,聊些碎片的情感,讀些碎片的新聞,我們稱之為快餐文化,快餐講究的是快,講究的時效,講究的是大眾文化,講究的是淺顯易懂,高質量的文字創作,可能很難適應,就拿文章標題來說,我們寫散文或許詩歌,講究的是意境或韻律,要含蓄而又富有詩意,但用在人工智慧面前,可能推薦都沒有,這就是人與機器的區別,電腦講究的是高頻詞、關鍵詞,沒有這些就沒有推薦量,沒推薦量自然就沒人看,所以文學如果打上了商業的LOGO,就開始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太深了沒人看,太淺了又顯得太俗,你們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安陵容沒有給甄嬛舒痕膠,甄嬛能生下第一個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