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作此詩時他的心中又浮起一個可愛的身影“湘靈”
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白居易純粹寫景的作品很少,這是一首頗為人稱道的小詩。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這些唯美的景象也體現詩人心中十分的愉快。
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白居易53歲。憑寄還鄉夢,殷勤問故園,寄語故舊交,寒梅著花未?在多次地探詢後,白居易終於接到了友人符離五子之一張仲素的書信,信中得知湘靈恪守諾言終身未嫁,他再也無法壓抑徹骨的思念,從杭州水陸兼程趕到洛陽,繞道千里,但卻見山未聞人,兩角的濁淚緩緩下落,空蕩蕩的西樓,浮萍般的故人已無蹤跡。白居易探尋何人何事呢?他所探尋的正是與他青梅竹馬卻未在一起的“湘靈”。由此可見白居易寫於822年的具有歡快韻味的此詩時,或許在他的心中有了答案,他要去見一個令他魂牽夢繞的故人“湘靈”。
這是一首寫景的佳作。用日落和月出相互交替、映襯,不僅寫出了景物的美,“可憐”一詞,也表現了作者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白居易作此詩時他的心中又浮起一個可愛的身影“湘靈”
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白居易純粹寫景的作品很少,這是一首頗為人稱道的小詩。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這些唯美的景象也體現詩人心中十分的愉快。
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白居易53歲。憑寄還鄉夢,殷勤問故園,寄語故舊交,寒梅著花未?在多次地探詢後,白居易終於接到了友人符離五子之一張仲素的書信,信中得知湘靈恪守諾言終身未嫁,他再也無法壓抑徹骨的思念,從杭州水陸兼程趕到洛陽,繞道千里,但卻見山未聞人,兩角的濁淚緩緩下落,空蕩蕩的西樓,浮萍般的故人已無蹤跡。白居易探尋何人何事呢?他所探尋的正是與他青梅竹馬卻未在一起的“湘靈”。由此可見白居易寫於822年的具有歡快韻味的此詩時,或許在他的心中有了答案,他要去見一個令他魂牽夢繞的故人“湘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