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舉的兩部電影的例子都屬於大製作,題外話再說一下,《緊急救援》說的是救援,嚴格來說那就不屬於冒險,是屬於劇情/災難題材,這從豆瓣上面的影片型別分類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這個分類不影響回答題主的問題,關於今年為什麼會多了很多這些大製作的冒險/災難/救援題材的影片,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攀登者》是國慶70週年的獻禮片,而且所反映的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真實事件對我們國家有重大的政治意義,而《緊急救援》整體上展現的是國家海上救援的實力,其出品方之一的人民交通出版社是交通運輸部的直屬單位,因此,本質上,它們都是屬於主旋律的影片。
但為何它們給人的感覺更偏向商業大片或者說是製作大片呢?這與中國主旋律影片的發展息息相關:
新中國成立後,拍電影都是靠指標和政府資金的,演員也並沒有片酬,由於當時新中國的政治環境,所拍電影都以抗日、解放戰爭為主,這是中國主旋律影片的雛形。
而後,經歷了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增強後,主旋律影片得以更大製作,但題材並沒有根本上脫離戰爭類。
其後,民營資本進入,加上進口片和港產片的衝擊,這些主旋律影片受到壓制,直到2007年《集結號》的出現,其一反之前主旋律影片的套路,融入戰爭的真實性和人性思考,讓其大獲成功。
從此,主旋律影片開始走上市場化和商業化結合的道路,包括《智取威虎山》、《戰狼》兩部曲、《紅海行動》和《湄公河行動》等,都是以這種思路拍攝,這些影片的出現改變了之前主旋律影片的“刻板”形象,其大製作、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讓人更容易接受,從而取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
除了以上這些戰爭/軍事題材的主旋律影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一批反映中國時代進展華人精神面貌的主旋律影片,比如《中國合夥人》、《芳華》等,這些影片更加從個人的角度去反映和看待時代程序。
可以看出,中國主旋律影片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才會形成現在的格局,包括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可以說,《攀登者》和《緊急救援》就是主旋律影片發展的成果展現之一。
二. 中國電影工業整體的提升
《攀登者》和《緊急救援》這兩部片的題材以前肯定有人想到,但一直沒人敢碰的原因,一是因為題材拍製成電影的成本太大,最主要的是中國沒有對應的電影工業支撐。
這從《流浪地球》因資金限制,把特效製作轉移到國內後所經歷的艱難過程就可窺一斑,而《流浪地球》的成功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程序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攀登者》和《緊急救援》拍攝所牽涉到的實地取景、人員和資源排程、特效和後期製作無一不需要背後的電影工業支援。
我們都知道未學爬先學跑是不符合發展規律的,而《攀登者》和《緊急救援》就是中國電影工業從爬的階段發展到跑的階段後的必然產物,其反映的是國內電影工業經過市場化發展後的長足進步。
結合上面兩點,就能明白為什麼今年或以後會有越來越多類似《攀登者》《緊急救援》這樣的大製作的主旋律型別化的影片了。
題主舉的兩部電影的例子都屬於大製作,題外話再說一下,《緊急救援》說的是救援,嚴格來說那就不屬於冒險,是屬於劇情/災難題材,這從豆瓣上面的影片型別分類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這個分類不影響回答題主的問題,關於今年為什麼會多了很多這些大製作的冒險/災難/救援題材的影片,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 中國主旋律影片的發展成果《攀登者》是國慶70週年的獻禮片,而且所反映的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真實事件對我們國家有重大的政治意義,而《緊急救援》整體上展現的是國家海上救援的實力,其出品方之一的人民交通出版社是交通運輸部的直屬單位,因此,本質上,它們都是屬於主旋律的影片。
但為何它們給人的感覺更偏向商業大片或者說是製作大片呢?這與中國主旋律影片的發展息息相關:
新中國成立後,拍電影都是靠指標和政府資金的,演員也並沒有片酬,由於當時新中國的政治環境,所拍電影都以抗日、解放戰爭為主,這是中國主旋律影片的雛形。
而後,經歷了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增強後,主旋律影片得以更大製作,但題材並沒有根本上脫離戰爭類。
其後,民營資本進入,加上進口片和港產片的衝擊,這些主旋律影片受到壓制,直到2007年《集結號》的出現,其一反之前主旋律影片的套路,融入戰爭的真實性和人性思考,讓其大獲成功。
從此,主旋律影片開始走上市場化和商業化結合的道路,包括《智取威虎山》、《戰狼》兩部曲、《紅海行動》和《湄公河行動》等,都是以這種思路拍攝,這些影片的出現改變了之前主旋律影片的“刻板”形象,其大製作、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讓人更容易接受,從而取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
除了以上這些戰爭/軍事題材的主旋律影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一批反映中國時代進展華人精神面貌的主旋律影片,比如《中國合夥人》、《芳華》等,這些影片更加從個人的角度去反映和看待時代程序。
可以看出,中國主旋律影片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才會形成現在的格局,包括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可以說,《攀登者》和《緊急救援》就是主旋律影片發展的成果展現之一。
二. 中國電影工業整體的提升
《攀登者》和《緊急救援》這兩部片的題材以前肯定有人想到,但一直沒人敢碰的原因,一是因為題材拍製成電影的成本太大,最主要的是中國沒有對應的電影工業支撐。
這從《流浪地球》因資金限制,把特效製作轉移到國內後所經歷的艱難過程就可窺一斑,而《流浪地球》的成功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程序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攀登者》和《緊急救援》拍攝所牽涉到的實地取景、人員和資源排程、特效和後期製作無一不需要背後的電影工業支援。
我們都知道未學爬先學跑是不符合發展規律的,而《攀登者》和《緊急救援》就是中國電影工業從爬的階段發展到跑的階段後的必然產物,其反映的是國內電影工業經過市場化發展後的長足進步。
結合上面兩點,就能明白為什麼今年或以後會有越來越多類似《攀登者》《緊急救援》這樣的大製作的主旋律型別化的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