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伍映畫
-
2 # 閉花落雨
走出養杜鵑誤區:杜鵑喜陰涼高溼環境,盆土中水份只是株體維持各分枝部位按求所需的小範圍環境,即並非你天天澆水,盆總溼乎乎就可,這隻會適得其反,葉片該幹還要幹,甚至加速死亡;葉片噴水也只是解一時而非長久;真正想葉綠株旺的是70%左右空氣溼度環境。
空氣溼度最利於杜鵑對二氧化碳吸收轉化,在散光條件下完成光合作用。而高溼環境更利於杜鵑髮根養葉,對弱株恢復有很好作用。我專門發過大棚杜鵑生長條件照片,杜鵑四周是下水管,水流不斷。這種環境下的杜鵑葉綠碧挺長勢良好。
新手養杜鵑不論什麼季節都會遇到“乾枝枯葉”後掛掉窘境!就大談杜鵑難養!杜鵑是難養,難在你不按其生長習性中最致命的“特性要求“高溼環境””去養,一個勁的注重“澆水、施肥、修剪”等輔生習性。這就是“幹葉乾枝”主因。
我多次強調杜鵑耐寒性強,零下8度無壓力。養鵑冬季儘量給不過15度生長環境,為的是利用低溫抑制生理生長,讓其儘量在冬季休眠養精蓄銳。而新手總是怕凍著,冬季放暖氣旁,地暖的花盆直接接觸。光知道杜鵑喜溼潤,一股腦的澆水!這三點又是杜鵑幹葉枯枝三大殺手!
杜鵑喜溼:是養護環境的空氣中水份溼度,而非盆土溼漉漉。杜鵑蠟質薄葉不存水,對水份需求很大。但植物體內水份需求飽合後就會自動關閉吸收功能,根莖對葉片供水也是按需分配而非葉片需要多少就供多少。何況葉片內部對水份需也有度,撐不下就不需要。而內部飽合並不代表葉片外部亦滿足,這就需要株體外界環境加大空氣溼度來潤葉。
通風,高溼環境就需通風來調節生理環境:溼大必有菌病。因而養鵑中最佳手段就是“溼度與通風”。半月一次甲拖或多菌靈噴葉預防。至於其它輔養手段就是:盆土要微酸通透,杜鵑根需水份維持但只能潤而不可積水。澆水以發酵淘米水為上,可調解土壤酸鹼值。切記盆土忌鹼。在高溼環境下才能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這個前題是盆土距盆口必有3cm距離。
至於已幹葉的新手別抱多大希望!葉幹意味根系調控能力失調!你可看枝幹沒,枝幹剪到綠意處擼掉幹葉,鬆土,套袋放陰涼溼潤環境。若浴室有光線,洗完澡放裡面去,這就不用套袋了。有日曹的話,用日曹噴葉試試。
回覆列表
杜鵑花對溫溼度非常苛刻,它一般在15-30攝氏度溫度下生長,溼度要求在60%以上,除此之外任何環境都不適合杜鵑花生存,不然就會導致葉子乾枯、掉葉、死亡等問題。
所以,先要判斷其生長的環境,是否滿足杜鵑花生長的溫溼度要求,不過不滿足,應透過調節光照、澆水等手段來調節環境溫溼度,注意,如果澆水過多也是不行的,只要環境符合了,它的葉子就會恢復過來。
另外,杜鵑花屬於日照植物,喜歡Sunny,如果長期放在室內見不到Sunny,它的葉子就會乾枯,甚至還會掉落,但是如果光照過強,或者長期處於光照的環境下,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將杜鵑花轉移到散光照射的地方,也可以根據季節進行調整,冬天的時候光可適當強一些,等到天氣回暖,再移至半陰的地方。
還要注意培植土的營養問題,長期沒有施肥也會導致土中營養元素缺乏,從而導致杜鵑營養不良而乾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