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
2 # 眾眾說娛樂
的,只能說呂后殺韓信可能也是得到劉邦首肯的。
韓信可以說是戰神了,當初是完全可以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但最後的下場卻很慘,死在了呂后手裡,而且還被連誅三族。
韓信最後的下場和他天真、不會圓滑處世的性格大有關係。
是天才難免就會恃才而傲,大多會不諳人情世故,結果縱然是天子驕子也難免最終落魄。
韓信雖飽讀詩書,但年少並不得意,而且算是嚐盡人間艱辛,受過屠夫忍受胯下之辱,受過亭長之妻白眼,靠漂母贈飯以活。
後來為了生計,韓信投入項羽門下,做了執戟郎中,多次向項羽獻策但均未被項羽採納,執戟郎中,胸懷難抒,讓韓信心中不甘。
直到在鴻門宴上遇到劉邦,韓信覺得劉邦才像是天下的英主,有了追隨的想法。
後來在蕭何的引薦下,韓信到了劉邦軍中,但一開始劉邦是看不起韓信的,也沒有重用韓信的想法,韓信負起出走蕭何追回來在劉邦面前力薦,劉邦才勉強答應拜韓信為大將軍。
之後韓信的軍事才能逐漸得以發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伐齊,可謂是用兵如神,百戰百勝,直至最後亥下之戰打敗項羽也全靠韓信的誘敵深入,可以說楚漢之爭劉邦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韓信功不可沒。
韓信打敗齊國手握30萬精兵的時候,力量與劉邦和項羽不分上下,彼時的韓信向楚則漢王,向漢則楚滅,中立則三分天下,所以如果韓信有足夠高的情商,哪怕是有劉邦三分之一的情商,最終也不會落得悽慘下場。
韓信的下場其實是可以預見的。
一是有貪功之心,急於封王。韓信的心中有分封諸侯的想法,在取得軍工以後就曾幾次讓劉邦給他加官,特別是劉邦被項羽圍困向他求救時,他以封齊王相要挾,當時劉邦就發怒了,有想殺了他的心思,但無奈情勢所需,劉邦不得不派張良去主持韓信的封王儀式。
此時的韓信在劉邦心裡就是有野心的人了,肯定不會容得下他,更何況韓信用兵如神,手握30萬精兵,對劉邦來說絕對是個很大的威脅,所以亥下之戰劉邦取得楚漢之爭最後勝利成為漢統治者以後,就立馬把韓信從齊王降為了楚王。
二是不懂政治,不懂君王。韓信被貶為楚王以後,還曾以為劉邦是為了讓他還鄉以報漂母之恩,身邊有人勸他警惕,他完全不以為意,覺得劉邦是和他打天下的兄弟,只要他坦坦蕩蕩,劉邦自然不會動他,他的想法是特別天真的,他不懂君王之間的那種微妙關係,君就是君,是至高無上的,臣就是臣,只能永遠敬畏和仰望。
後來劉幫“偽遊雲夢”逮捕韓信,收了他的兵權,降為淮陰侯,“囚禁”在京城時,韓信才反應過來,可惜這是沒了兵權的韓信說什麼都是假的了。
三是恃才而傲,目中無人。韓信雖是天縱奇才,但情商確實捉急,比如被貶為淮陰侯後還不知收斂,還讓舞陽侯樊噲對他行迎拜之力,不僅如此,樊噲行了禮叫了王,他還大言不慚說樊噲之流不配與他為伍,他忘了當時樊噲和他一樣是候,而且樊噲還是呂后的親妹夫,是皇親國戚,此時的樊噲已經忘記當初自己的窘境居功而傲、目中無人。
再有明知鍾離眜是劉邦的敵人,自己偏要收留,最後害了自己也害了鍾離眜。
韓信的這些缺點,註定了他不會有好下場。
古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例子數不勝數,韓信也只是其中一例,但若懂得隱藏鋒芒,懂得韜光養晦,懂得君臣之別,或許韓信最終的下場也不會如此悽慘。
-
3 # 貓爺歷史觀
首先宣告一點,韓信不是劉邦殺的,而是被蕭何和呂后聯手害死的。
秦末天下大亂之際,韓信加入反秦鬥爭的行列。起初韓信投奔的是項梁、項羽,由於未受任用,後來轉投劉邦。在劉邦那裡,韓信先後被夏侯嬰和蕭何提拔後成為劉邦軍中一員大將。
其實韓信當時陳豨有聯絡,並答應協助他起兵。並且韓信和家臣商量了攻擊呂后和太子的對策。當時韓信打算處死一位得罪了他的家臣,沒想到被這位家臣的弟弟告發。於是就有了後來呂后和蕭何聯手殺死韓信之事。
韓信是蕭何一手提拔成長起來的,這兩人的關係很好。換句話說,韓信不相信天下人,也會相信蕭何的。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但正是韓信對蕭何的信任,讓他有了致命的七寸。
真是應了司馬遷那句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韓信之所以被輕而易舉除掉,不是他智謀上不如人,完全是他內心的問題。如果韓信聽從蒯通的計謀,趁早反了或許就不是這個下場了。真是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
-
4 # 君子伊人
其實原因很簡單:
韓信根本不想反劉邦,因此沒做反叛的準備,對劉邦還懷有信任和希望。
具體如下:
第一,知遇之恩。大家都知道韓信是戰神一樣的存在,兵法出神入化,為劉邦打敗項羽立下大功。但是韓信之所以能有大功,源於劉邦的信任和包容,給兵給權給錢,讓他從一個執戟郎成為一個統兵數十萬的將軍。韓信從內心上感謝劉邦的知遇之恩。
第二,相信自己對於劉邦的價值。韓信覺得自己立了大功,即使自己平時目中無人,自負狂妄一些,劉邦也不會因為這些細節殺自己。畢竟天下初穩,其他諸侯國隨時可能會反,劉邦還需要自己效力。
第三,劉邦身邊有陳平,樊噲,曹參,蕭何等忠心耿耿的傑出人才,韓信即使做了完全準備,也基本上會輸。打仗,特別是打大仗,持久仗,打的是錢,打的是綜合實力,不是韓信一個人牛逼就能贏的。韓信再牛逼,也牛逼不過項羽吧?那時劉邦手下的兵力,將領,財力,綜合國力,不是韓信這個根基未穩的諸侯國能抗衡的。
第四,民心思定。從陳勝吳廣起義,到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天下百姓苦戰亂久矣,都渴望太平,過安穩日子,這個時候,誰跳起戰亂,將得不到民眾支援。劉邦此時有天然的道義優勢。
-
5 # 煮酒溫史
這裡說明一下,韓信不是劉邦殺的,是呂后殺的,只能說呂后殺韓信可能也是得到劉邦首肯的。
韓信可以說是戰神了,當初是完全可以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但最後的下場卻很慘,死在了呂后手裡,而且還被連誅三族。
韓信最後的下場和他天真、不會圓滑處世的性格大有關係。
是天才難免就會恃才而傲,大多會不諳人情世故,結果縱然是天子驕子也難免最終落魄。
韓信雖飽讀詩書,但年少並不得意,而且算是嚐盡人間艱辛,受過屠夫忍受胯下之辱,受過亭長之妻白眼,靠漂母贈飯以活。
直到在鴻門宴上遇到劉邦,韓信覺得劉邦才像是天下的英主,有了追隨的想法。
後來在蕭何的引薦下,韓信到了劉邦軍中,但一開始劉邦是看不起韓信的,也沒有重用韓信的想法,韓信負起出走蕭何追回來在劉邦面前力薦,劉邦才勉強答應拜韓信為大將軍。
之後韓信的軍事才能逐漸得以發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伐齊,可謂是用兵如神,百戰百勝,直至最後亥下之戰打敗項羽也全靠韓信的誘敵深入,可以說楚漢之爭劉邦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韓信功不可沒。
韓信的下場其實是可以預見的。
一是有貪功之心,急於封王。韓信的心中有分封諸侯的想法,在取得軍工以後就曾幾次讓劉邦給他加官,特別是劉邦被項羽圍困向他求救時,他以封齊王相要挾,當時劉邦就發怒了,有想殺了他的心思,但無奈情勢所需,劉邦不得不派張良去主持韓信的封王儀式。
二是不懂政治,不懂君王。韓信被貶為楚王以後,還曾以為劉邦是為了讓他還鄉以報漂母之恩,身邊有人勸他警惕,他完全不以為意,覺得劉邦是和他打天下的兄弟,只要他坦坦蕩蕩,劉邦自然不會動他,他的想法是特別天真的,他不懂君王之間的那種微妙關係,君就是君,是至高無上的,臣就是臣,只能永遠敬畏和仰望。
三是恃才而傲,目中無人。韓信雖是天縱奇才,但情商確實捉急,比如被貶為淮陰侯後還不知收斂,還讓舞陽侯樊噲對他行迎拜之力,不僅如此,樊噲行了禮叫了王,他還大言不慚說樊噲之流不配與他為伍,他忘了當時樊噲和他一樣是候,而且樊噲還是呂后的親妹夫,是皇親國戚,此時的樊噲已經忘記當初自己的窘境居功而傲、目中無人。
再有明知鍾離眜是劉邦的敵人,自己偏要收留,最後害了自己也害了鍾離眜。
韓信的這些缺點,註定了他不會有好下場。
古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例子數不勝數,韓信也只是其中一例,但若懂得隱藏鋒芒,懂得韜光養晦,懂得君臣之別,或許韓信最終的下場也不會如此悽慘。
-
6 # 小劉解讀
韓信猶豫不決,過於理想化。
早在韓信做假齊王的時候,項羽就派武涉“忽悠”韓信“中立”。韓信還在為當初項羽對自己的不公忿忿不平,所以拒絕了武涉。這時,蒯通更加詳細並且舉例向韓信說明“三分天下”的必要性。韓信還是天真的說:劉邦待我這麼好,我怎麼好意思反呢?考慮考慮。
韓信過於滿足,對劉邦抱有幻想。
韓信錯過了“三分天下”最好時機,上天又給了他一次機會。劉邦把韓信從齊王遷為楚王。從最大的齊國遷到南方楚國,韓信也不拍拍腦瓜想想這是為啥?還天真的認為劉邦讓他“衣錦還鄉”,回贈縹母。
劉邦“偽遊雲夢”準備抓捕韓信,所有人都認為韓信不能去,這是個陷阱。韓信想了想,認為自己沒有做什麼對不起劉邦的事,還是去了。結果,直接抓到長安,貶為淮陰侯。劉邦只是找不到殺韓信的理由,要不然早就下手了。
等到沒有“一兵一卒”了,韓信才明白蒯通的話,這時又想造反。你這不是找死嗎?想殺你找不到理由,你自己還往裡跳。最後,被自己最信任的蕭何騙到皇宮,成就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
-
7 # 塵子渝
除掉韓信是處心積慮的,談不上輕而易舉。從啟用韓信開始,劉邦就是心有疑慮的,也是處處防備的。
夏侯嬰、蕭何屢次舉薦韓信,但是劉邦不以為意,給韓信的官職是治慄都尉,就是個管糧草的小官。韓信自然不滿,當時出逃的人很多,韓信也按耐不住出逃漢中,蕭何聽到之後,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劉邦看蕭何這麼重視韓信,這才不情不願的表示要重用韓信,在蕭何的力薦之下,這才封臺拜將。實際上劉邦本人是不太看好韓信的,雖然談論上韓信的暗度陳倉戰略讓劉邦很是心動,但實際操作上依舊是劉邦親自領兵的,還定三秦的戰役韓信不過是個參謀長罷了。
一直到劉邦突襲彭城大勝之後,56萬人馬被項羽三萬人馬打敗,十餘騎逃走,這才開始啟用韓信。韓信滅掉項羽派來的追兵之後,去北方開闢第二戰場,屢戰屢勝。
劉邦這邊卻被項羽壓著打,劉邦時常將韓信手下的老兵帶走,讓韓信率領新兵作戰,這才能和項羽對峙滎陽。
等到韓信滅掉北方最大的諸侯齊國之後,韓信的軍隊和實際控制地盤已經不下下於項羽和劉邦了。這時候韓信幫誰,誰就是毫無疑問的天下霸主,韓信自己若有想法,三足鼎立之勢也未嘗不可達成,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韓信最終因為劉邦的封臺拜將對比項羽手下做執戟郎,心向劉邦。但這期間還是有一個小插曲的,韓信給劉邦來信說要做假齊王,劉邦一看大怒,陳平張良提醒之下,這才順著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的齊王,做什麼假齊王”這就順利打消韓信的疑慮,以為劉邦是可以共天下的。
實際上韓信並沒有想自己獲取天下的想法,但是還存在和項羽一樣的分封制的思想,以為自己可以像姜子牙一樣開創一方諸侯的事業。但顯然劉邦走的是秦朝郡縣制的道路,並不想分封諸侯。
韓信帶領齊軍揮師南下,聯合英布、彭越、劉邦將項羽包圍,這時候項羽敗亡在即。劉邦催促三人一起進軍徹底消滅項羽,但是三人這時候又開始待價而沽了,想要好處,劉邦自己單獨追擊,結果發現還是打不過,這才約定封三人從而核下之戰成功滅楚。
這邊項羽剛剛烏江自刎,劉邦就立馬去韓信的軍中奪了韓信軍權,還將韓信遷為楚王。楚軍大將鍾離昧逃脫在外,劉邦還是對韓信不放心,用陳平的計謀去雲夢澤旅遊,要在陳地回見諸侯。韓信殺了鍾離昧來面見劉邦,正中劉邦下懷,當即逮捕了韓信,將韓信貶為淮陰侯,留在京城居住。
這時候的韓信實際上已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但是呂雉顯然沒有放過韓信的想法,因為韓信比劉邦要年輕的多,劉邦死後,韓信如果逃出京城,勢必難以制衡。
劉邦本人到底有沒有想要徹底殺死韓信呢?呂雉敢如此做,一方面是可能是獲得了劉邦的首肯,但也未嘗不能是私自做主的。
實際上陳豨謀反牽扯到韓信是非常荒唐的,除非韓信老年痴呆這個計劃漏洞百出。不過是事後的藉口罷了,呂雉和蕭何等人欺騙韓信入宮害死韓信的計劃是早有預謀的。
十年前韓信交付陳豨,自己在京城策應?十分不韓信的計劃,真正有能力的諸侯是彭越和英布,劉邦平定英布的時候,還被英布軍隊打傷。韓信作為兵仙怎麼可能不聯絡這些人,反倒聯絡一個毫無能力的陳豨,而且韓信在京城根本毫無作用,想要謀反必須回到軍隊中去。
總之,呂雉蕭何謀害韓信是徹頭徹尾的陰謀,用韓信對蕭何的信任,害死了韓信,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8 # 一世嘉文
兵權!兵權!!
開始韓信的志向僅僅是個大將軍,從來都沒想過拉幫兄弟自己幹! 當年陳勝吳廣起義叫響的口號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韓信出道,就沒想過單幹。
項梁領兵經過韓信的家鄉,韓信就跟著項梁走了。希望弄個將軍乾乾,畢竟自己學的就是打仗。項梁敗,韓信跟著項羽幹,但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韓信直接做了逃兵,找劉邦。韓信沒有任何帶兵打仗的經驗,更沒有亮眼的履歷,劉邦憑什麼用他? 接著逃走,幸好蕭何知道他是個人才,於是及時追到韓信!
剛開始劉邦接到的報告是蕭何逃跑了,害的劉邦又氣又惱。蕭何回來說去追韓信他還不相信,但引起了劉邦的重視,覺得信任韓信就是信任蕭何,就算給蕭何個面子封韓信為將軍。到時候韓信幹不好在收拾他也不晚。還好韓信表現出色,提出了攻佔三秦,據險而守,向北攻擊魏、代、趙、燕、齊!斷絕項羽南下的後勤補給通道。然後可以與項羽爭天下!
第一次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一段時間考察,劉邦給韓信一部分部隊讓他攻擊魏、代。韓信抓住機會開始展現用兵的才能! 韓信發奇兵攻魏,然後又奇兵攻代。俘虜大量的士兵,劉邦趕忙讓韓信把精銳調到滎陽,支援自己。 這時的韓信正是春風得意,劉邦調走他的精銳,無所謂。但這是第一次!
第二次奪走韓信的兵權或許用很少的兵力更能體現韓信的價值,也更能體現韓信確實上攻城略地的奇才! 韓信用萬於兵力背水一戰,攻下趙!一戰打敗二十萬的趙軍。聽從李左車的計策,把軍隊擺在進攻燕國的道路了,然後派使者說服燕國投降!
燕投降,韓信累了或許是高興的喝多了,劉邦兵敗突圍,兩個人渡過黃河,冒充漢王的使者直接衝進韓信的帳中,拿走了韓信的兵符,召集兵將,調換將領的位置。韓信這時才從夢中醒來,但只能眼睜睜看著劉邦帶走他的軍隊! 劉邦臨走還留下一句,召集剩餘部隊進攻齊國!
這裡強調一下兵符的重要性!軍隊以兵符調動部隊,在韓信沒有早反的情況下部隊是服從兵符的!當年信陵君偷走魏王的兵符奪走晉鄙的兵權就是先例。以後的朝代略有變化!韓信一個沒有根基的將領,估計在軍中更加強調兵符的作用!
兵,韓信的命,這次劉邦的行為覺得刺激了韓信,但韓信絕沒有劉邦、項羽的志向!
第三次,“襲奪”韓信兵!韓信這次應該長記性了,召集兵馬,即使酈食其已經說服了齊王投降,韓信還是橫掃臨淄,這時的韓信還有爭功的心思,說明韓信的格局真的要了他的命!
韓信橫掃臨淄,攻下齊國,濰水擊敗項羽的援兵,斬殺龍且!天下為之震動,項羽派武涉來勸韓信“三分天下”!韓信以忠義之詞回絕了項羽,卻向劉邦邀功,讓劉邦封他個“假齊王”劉邦大怒,這個韓信就是造反了!張良讓劉邦捨得封賞穩住韓信。劉邦封韓信齊王!韓信欣然接受,揮兵南下!
難怪司馬光評價韓信“市井之志!” “市井之志!”天下謀士在這個時候都能看出韓信的處境!自立則天下三分!韓信當年封將臺上,那番對天下局勢的分析驚豔了劉邦!如今韓信能不明白自己的位置嗎?能不明白“三分天下”嗎? 得利則安?還是善於隱忍待發?難道還有更好的機會?
劉邦打不過項羽,韓信作壁上觀!這時的韓信作何打算? 劉邦許諾打敗項羽後擴大齊國的封地,可以囊括韓信的家鄉,東至大海!韓信得到這樣的許諾,立馬揮兵合圍項羽!得利則安還是另有打算? 項羽垓下大敗,吳江自刎!
這時劉邦在幹什麼?“襲奪”韓信兵!!“襲奪”《史記》中記載的很簡略,但一個“襲奪”足夠了!不是命令,不是偷走,也不是勸服或封賞!而是“襲奪”!說白了就是武裝控制,當時韓信的兵在哪裡?估計在正面戰場慶祝,估計還沒從勝利的喜悅中撤回! 劉邦只需動用少量兵力就能控制韓信!直接剝奪了韓信的兵權!快、狠、準! 就算韓信有反心又能怎樣?何況韓信很擅長忍!!
此時,劉邦沒有理由殺韓信,因為還有九江王英布看著,還有彭越看著。劉邦封韓信楚王,封地遷到原來項羽的地盤!把韓信經營的齊國根基直接剷斷!老辣! 韓信當了楚王后,就算再能忍也忍不住了吧!
雖然表面上看著報恩“漂母”,提拔當年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造反就是早晚的事了!和志向無關! 韓信收留項羽的舊將鍾離眛,難道是同情?劉邦當然不會手軟,他知道只要韓信造反,在戰場上誰都沒把握打敗這個打仗的奇才!怎麼辦?“調虎離山”!!以巡遊為藉口,接近韓信的封地,然後傳韓信來見! 韓信還是能忍,竟然來見了,還帶著項羽舊將鍾離眛的頭顱!政治不是韓信以為的戰場!劉邦當然高興笑納!
綁了韓信到洛陽,封個“淮陰侯”軟禁在眼皮底下! 當年手握重兵都能束手就擒,這時的韓信就是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 功高的韓信,當不了這個“淮陰侯”!謀劃和陳豨裡應外合!陳豨後來造反,韓信謀劃帶著家丁衝擊後宮!!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這時的韓信能做什麼?不能忍了嗎?
“寧受胯下辱,不做淮陰侯!”一文不值的韓信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現在不行,因為,此時的韓信當過大將軍,做過齊王,有三分天下的機會,如今被軟禁! 結果可想而知!這時的韓信一個婦人就帶人收拾了!
誰不替韓信可惜!!估計司馬光罵他的原因就是嫌他不早點反!
-
9 # 歷史評說
韓信是戰神級別的人物,但是由於他的個性上的缺陷,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也決定了他最後的悲劇結果。
韓信之死是咎由自取韓信鋒芒過早暴露,再加上他骨子裡的小富即安,使得他沒有取得和他能力相對等的成就。
於是,他上書一封試探劉邦,說齊國剛剛平定,那裡並不安寧,需要一個王來統治他們,希望劉邦給自己一個假王稱號,可以威懾齊國。當時,劉邦和項羽正在對峙,勝負尚未可知,這個時候,韓信這封上書要挾的味道非常的明顯。
劉邦的猜忌其實韓信的試探對於韓信自己而言,已經取得了成功,他成為了一個貨真價實的王,如果他安心在齊國發展自己的勢力,天下三分還是很有希望的。但是韓信的野心也僅僅到做一個王為止,對於統一中國當皇帝,這位老兄想都沒有想過。
當然,壓垮韓信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劉邦已經對他不滿意了,心存疑心的多年,韓信在這個時候又莫名其妙的收留了鍾離昧,這可給了劉邦把柄。於是劉邦來了一個遊雲夢,將韓信誆了出來,帶回了首都,對他進行軟禁。
總結戰神韓信的死亡有他自己個性上的因素,也有劉邦猜忌功臣的原因。在對待功臣這方面,劉邦確實不地道,這一點遠遠不如後世的李世民,這也是草根皇帝的通病。其實我很想看到韓信領兵對戰巔峰時期的匈奴,只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只能夢迴那金戈鐵馬的年代了。
-
10 # 輕侃古今
韓信,作為西漢開國的第一功臣,替劉邦平定四方,甚至逼死西楚霸王項羽,為劉漢江山的穩固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其智謀過人,善於出奇兵,故被後世尊稱為“兵聖”。
有好幾次劉邦在戰場上瞎搞,差點導致全軍覆沒,還好有韓信在,才得以保全實力,東山再起。
但歷史上功高蓋主的人物似乎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韓信自然也不例外,雖不是直接死於劉邦之手,而是被呂后先斬後奏給弄死了。
但史書記載,劉邦在得知韓信的死訊之後的心情是“且喜且憐之”,充分說明,雖然劉邦欣賞韓信的才能,但想弄死韓信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至於為什麼要弄死韓信,原因也非常明顯,劉邦是窮苦出生,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江山自然是想傳個千秋萬代,韓信的死不過是歷史的必然罷了。
實際上後來跟隨劉邦的這些開國大將,基本也都被誅殺的差不多了,這也不能怪劉邦,歷朝歷代皆如此。
“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功成身退才是最好的選擇,同患難可以,共享榮華富貴自古以來能做到的寥寥無幾。
但韓信的死也很冤,照理說這麼一個智計過人,用兵如神的戰神級人物,他的死怎麼也得放個三集的電視連續劇吧,就這樣輕輕鬆鬆一個鏡頭帶過了?簡直難以置信。
而且韓信死得也太奇葩,竟然是被人用麻袋打包好,掛在房樑上,然後用竹籤子戳死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戰神級的人物有不少,但死的那麼藝術的也就韓信一人了。
先解答第一個疑問,韓信為什麼那麼輕易就被搞死了。怪只怪韓信太自信,認為劉邦決計不會殺他,但沒料到還有一個陰險狡詐的呂后呢。
再解答第二個疑問,殺人不過頭點地,搞那麼麻煩幹什麼?
因為在韓信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的時候,劉邦曾經當著眾人的面,給韓信下了三道免死金牌,分別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兵器不死。
所以,最終韓信被呂后掛在半空拿竹籤子搞死了。
-
11 # 帝國的臉譜
韓信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戰績的一位戰神式人物,他出身不顯,背景不厚,家學不深,師出無名。他當初甚至只是淮陰鄉下一個好吃懶做的無業貧民,靠到別人家東一頓、西一頓地蹭飯而苟延殘喘,為人所厭惡。一個屠夫就可當眾羞辱他,逼得他從自己胯下鑽過去。可以說,年輕時的韓信,活得窩窩囊囊,與鄉下那些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浪蕩子無異。
然而,出身不顯、好吃懶做的韓信,卻在後來的秦末戰場和楚漢戰爭中,掀起了巨大的風潮,影響和推動了秦末的戰爭格局,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其大將風範、英雄膽識、橫掃六合的驕人戰績,讓人刮目相看。
韓信作為戰略家,他指揮的井陘之戰和濰水之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軍事家,拜他為大將後,他向劉邦提出“還定三秦,揮師東征”的“漢中對”,是楚漢戰爭勝利的基本戰略方針;作為大將,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所戰之處,幾乎無一敗績,為劉邦最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最後為何被劉邦輕而易舉的殺掉了呢?其原因一是鋒芒早露;二是胸無大志;三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為什麼說他鋒芒早露?前203年,他平定齊國後,內心就開始躁動起來,他認為,他攻城無數,按功勞足可封王,有了這個想法後,他立即修書一封呈劉邦,說齊人狡詐,不易訓服,加上南面有楚國,容易聯合串通,因此請求劉邦封給他一個假王,以便威懾齊、楚。當時,劉邦正在廣武澗與項羽對峙,勝敗不知,前途未卜,韓信卻來信要求封王,這對劉邦的心裡,無疑造成了一種壓力,雖然當時劉邦在張良的勸說下,確實封韓信為齊王,但劉邦對韓信的戒心,便開始有了。
他胸無大志。就在劉邦封韓信為齊王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韓信立刻領軍西進,與自己一起夾擊項羽。就在韓信準備開拔之時,先有項羽手下武涉來勸韓信:“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建議他反漢中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後有他手下謀士蒯也建議:“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如果說武涉有離間之嫌,但蒯通作為韓信的智囊,總不會害他。但對於這些良策,韓信都一一拒絕了,表面上他說劉邦對他有恩,不能背信棄義。但實質上,這是因為他胸無大志,當個齊王足矣,反映出他目光短淺,也為後來被殺埋下禍根。
再者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前面說了,劉邦對韓信的疑心,從韓信要求封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只不過為當時形勢所迫,不宜早動干戈。但是,不宜早動干戈,卻可以步步為營、慢慢收拾。後來,劉邦又將他改封為楚王,表面上地盤大了,實際上是讓韓信置於諸侯的包圍中,給他埋下了一個“四面楚歌”的伏筆,說明劉邦對他已經非常警惕。
當得知韓信收留了鍾離眛後,劉邦用“偽遊雲夢”之計,將韓信抓至洛陽,劉邦當時已經動了殺機,在大臣的勸說下,才沒有動手,又將他降為淮陰侯,軟禁於身邊。至於呂后設計暗殺韓信,不過是順應了劉邦的心意和默許而已,如同順勢推倒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張牌。
於是,韓信這位“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人傑”,最後死在了婦人之手、鍾室之中,讓人嘆息。
回覆列表
韓信的命運可能在他拋棄酈良其的時候已經註定了。
歷來對韓信之死,大眾都是持同情的態度,說劉邦過河拆橋,枉殺功臣。但細看劉邦和韓信的向來為人,還真不能怪劉邦。
韓信的出身是個沒落貴族,但即使是這樣,他也不願丟下自己手裡的劍,因此被人欺負,這才留下了“胯下之辱”的典故。
因為劍就象徵他對自己身份和理想的堅持,這是他絕不可能放棄的事。
而後,當他投奔項羽時,未獲重用,這才投奔了劉邦。
劉邦開始也不重視他。於是韓信又想逃,結果被蕭何追回。
劉邦這才給了他功名地位,把他一個半路加入的人拜為了大將軍,標準的直升機空降。
所以從這方面,劉邦對韓信是有恩的,沒有劉邦,韓信只會是一個小兵。
但韓信怎麼做的呢?
在楚漢戰爭處於膠著狀態時,在明知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投降時,主動對齊王發動了攻擊,致使酈食其被齊王殺害。
這一點就足以讓大部分劉邦這邊的人寒心。
然後在最關鍵的時候,向劉邦要齊王的封號,這已經給劉邦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標準的要挾領導。
劉邦最後答應了他的條件,封他當了齊王。而這時項羽才找上門來,向他要求合作。
韓信正得信呢,感覺自己在被寵信,這時拒絕了項羽的拉攏,和蒯徹讓他自立為王的主意。
他忘記了,自己在劉邦陣營裡的資歷尚淺。他忘記了蕭何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忘記了,酈食其的弟弟酈商在劉邦近旁,無時無刻不想報殺兄之仇。
終於,楚霸王被擊敗,劉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了韓信的兵權,把其從齊王改封為楚王。
再以後,韓信還是不知注意,收留了項羽的大將鍾離昧。
這讓他從楚王被貶為淮陰侯。
最後,韓信原部將陳豨叛亂,劉邦想帶韓信上戰場,韓信不去,說自己病了。
而之前陳豨也對劉邦說自己病了,不能回朝。
最後,蕭何來請韓信去長樂宮迎接得勝歸來的劉邦,韓信去了。
迎接他的是呂后的屠刀。
臨死前,韓信後悔自己沒聽蒯徹的話。
當年月下追回韓信,為他開啟理想之門的是蕭何。現在,把韓信送入鬼門關的也是蕭何。
所以有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可是,真怪劉邦和蕭何嗎?
大漢開國八位異姓王,劉邦廢了兩個,殺了四個,趕走了一個。大漢開國一百四十五位徹侯,劉邦只殺了兩個,就是韓信與陳豨。
拋棄朋友的人,最終也將會被朋友所拋棄。
總結一下韓信失敗的根源,其實與項羽一樣,都屬於政治不及格又想玩政治,最後把自己作死了的。可以用衛青來與韓信做一個對比。在一次戰鬥中,一個將軍作戰不力,導致失敗, 結果罪當處死。但衛青沒有這麼做,而是把他押回京城,讓漢武帝發落。果然,漢武帝寬恕了他。
這方面就能看出衛青的政治智慧。首先,君主最擔心什麼?那就是權力的失落。如果衛青臨陣殺了那個將軍,可能可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但君主就會懷疑其不忠於自己。相比之下,劉邦還算好的了。歷代皇帝,如朱元璋殺藍玉,雍正殺年羹堯,都是因為其觸動了領導最敏感的那根神經。韓信就是這樣。可能他骨子裡有貴族情結,所以一向以挑戰最高權威為能事。所以一直無法脫穎而出。因為他違背了上升的基本原理。據說他曾經直接給項梁獻計。問題是當時他身份還只是一個小兵,這個階級差他完全無視了。因為這不就是搶領導風頭嗎?這樣,他的頂頭上司根本就不會看得起他,甚至會打壓他。好不容易遇上劉邦,重用了他。可是他還是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如果就把自己當一個“功侯”,兢兢業業,那麼善終是沒問題的。可惜,他還是做不到。他事實上已經認為自己不是普通人了,沒有意識到所以有這一天全是劉邦給他的。為了功績要挾領導,害死同事。這樣就把自己在同事中裡也孤立起來了。所以在最後沒人幫他。當年發掘他的蕭何也親手把他推進了鬼門關。其實他已經成為了劉邦集團的一顆棄子。其實劉邦利用他的死完成了一個更大的佈局。不過這個佈局是什麼樣的,就不在這裡細說了,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的專欄。
總結來說,每個人都必須在社會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如果你有改變這一切的機會,那就不要放過。如果沒有,還是當一個老實人吧。不過一個政治智慧低下的人,哪怕做上皇帝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項羽不就是四年敗光了江山嗎?韓信如果能夠象郭子儀一樣謙虛謹慎,可能會有個比較好的結局。否則,正如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他的悲劇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