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小漁夫
-
2 # 讓世界充滿笑
關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
二者都是有大能之人。
王猛,字景略,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曾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範,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謝安,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等等職,世稱謝太傅、謝相、謝公。他是南方氏族的傑出代表,作為高門士族,能夠顧全大局,以謝家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他最開始不做官,等到不得不做時,又展示出驚人的才氣,最後淝水之戰的總指揮也是他。
至於他們誰更厲害,這真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只有讓各位看官以他們的事蹟作為參照,然後在心裡形成的感受,憑藉個人喜好為他們打分了吧。
-
3 # 劉明君
首先這兩個評角度應該不一樣,首先王猛是統帥型的宰相,內政治理不錯,對外戰爭也是一把好手,應該說更有韓信+管仲的能力,而謝安可能更偏重於內政型的宰相,雖然肥水之戰打贏了,他其實沒有親臨指揮,而且在後方排程運籌,接近蕭何的角色,所以各有所長,不能說誰更厲害,至少王猛臨死前就勸諫苻堅不要打東晉,一方面說明他的戰略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對謝安的忌憚,否則在世就著手南征了
單從政績上看,個人認為王猛更為厲害。
王猛的優勢在於他勤奮刻苦,並有一位堅定支援他的君主,所以他的才能得以施展;謝安的優勢在於天賦高、出身好、見識廣,但無意政治,加之皇帝和同僚的猜忌,阻礙了他政績的進一步展現。
王猛出身貧寒,隱居山中,販畚箕為業。從小博學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有志於成就大事,最後拒絕東晉桓溫之聘,與前秦苻堅一見如故。苻堅即位,連年被提拔,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中書監、尚書令,是苻堅最為依仗的賢臣,也是與東晉謝安齊名的政治家。
王猛在前秦任職十八年,明法嚴刑,禁暴鋤奸,雷厲風行,執法不阿,精明強幹。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貢獻。最突出的還是下面兩個事例。
一件是當街鞭死奸吏。王猛上任任始平縣令,當眾鞭死一位地頭蛇,結果被人上告後押解到苻堅面前。王猛一番“治安定之國可以用禮,理混亂之邦必須用法”言論說服了苻堅,被赦免了擅殺官吏之罪。
一件是當眾懟皇親國戚。王猛深得苻堅重用,惹得皇親國舅和元老舊臣無不妒火中燒,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幫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馬功勞,最先跳了出來,當眾侮辱王猛說:“我們曾與先帝共興大業,卻不得參與機密。你無汗馬之勞,憑什麼專管大事?這不是我們種莊稼而你白揀糧食嗎!”王猛冷笑道:“不光是你種我收,還要使你做好飯端給我吃呢!”樊世肺都氣炸了,跺著腳咆哮:“姓王的,遲早必叫你頭懸長安城門,否則我不活在人世!”苻堅得知此事,果斷地說:“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群臣方能整肅。”
再後來,反對派對王猛由公開攻擊轉為暗中讒害。但苻堅無一例外地選擇相信王猛,堅定地站在王猛這一邊。而王猛也沒有辜負苻堅的期望,廉潔自律、勤勉盡責,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做出了卓越貢獻,呈現了“關隴清晏,百姓豐樂”這一難得的小康景象。但王猛最終積勞成疾,未能看到苻堅統一北方的盛景。
《晉書》記載,謝安出身於名門世家,其父謝裒,官至太常,按現在來說,也應該相當於國家副總理或者某部的部長級別的人物吧;叔叔謝尚是真心大將軍,放在現在怎麼也得是軍區總司令、軍委委員級別的人物吧。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加之家風教育良好,見識也多,榮華富貴也看慣了,自然淡定。與當時的名士也多有往來。謝安四歲時,名士桓彝見到他,大為讚賞,說:“這孩子風采神態清秀明達,將來不會比王東海(即東晉初年的名士王承)差。”他在童年時,便神態沉著,思維敏捷,風度條暢,工於行書。
從出身看,他家境好,見世面多,教育也跟得上。就像國家領導人,從小在家遇見的都是名人雅士,各界政要,大排場都見過,自然也沒什麼可緊張的了。自己又飽讀詩書,知識淵博,對各項事件都瞭然於胸,未知的領域也比常人少。謝安又是以清談知名。其實他本無意出山,後受王敦逼迫,不得已走上從政之路。期間,他用淡定的氣質和能力抵擋了王敦的叛亂和前秦的侵犯,只是後來受到猜忌而逐漸淡出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