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客會商學院

    “消費思維”與“投資思維”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在社會、家庭、主流輿論價值觀長年累月載入灌輸下,容易形成“消費思維”,並將個人情感滿足寄託於此。

    而實際上,這對個人資產的累積及擴充極為不利,甚至有害。

    所謂“消費思維”是:我想買!買買買!!

    所謂“投資思維”是:買了以後能幹嘛?

    這裡的“能幹嘛”通常包括:資產增值、競爭力增值、個人價值增值,等等。

    比如:車是消耗品,買了就貶值。這時“買它幹嘛”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1、代步:僅用於上下班,還是可以半工半私、多拿企業貼補?

    2、增加競爭力:

    (1)給個人增加競爭力,凸顯財力,增加談判及生意往來的門面及底氣。

    (2)給企業增加競爭力。

    3、節約成本:

    有十分頻繁的出行需求、或經常中長途出行,有車自駕成本能夠遠低於其他出行方式成本。

    4、協助個人或公司運營:如接送客戶、運輸小型貨物等等。

    5、賺錢:如開拼車、租給租車公司、掛靠婚慶公司,等等。

    6、就為了得瑟。

    再同理,裝修:

    為了自住、舒適,則考慮折舊年限等之後,不宜超過個體積蓄的十分之一。

    短期自住+中長期投資:不宜超過房屋總價的20%

    純投資:所需成本的預計回收年限不宜超過一年。

    再再同理:該不該把家裡兩套房賣一套、出國留學?

    留學本身被我排在“可直接變現”行列內,即:甭管什麼學校什麼專業,只要你讀了,畢業了,個人收入就能提升一個檔次。

    但賣房留學仍有風險,做投資時我們就儘量把風險控在最低。

    比如賣房後,當地買一套類似價格小公寓,租一半出去給別人,然後把租金拿來貼補生活費。

    同時,儘量選擇免學費、或容易拿獎學金的學校。

    此外,公寓可逢節假日拿來外租(哄趴館、私人趴等等)——前提:不能擾民,不能違反當地法律法規(所以需提前瞭解目標國家對於此類事情的規定)。

    這樣一來,投資分成三部 分:

    1、極少部分留學費用。

    2、購置固定資產(不動產)費用。

    3、極少部分傢俬費用。

    預期收益:

    1、合租的租金收益。

    2、其他經營收益。

    3、不動產增值收益。

    4、留學的關於自我價值提升收益。

    預期風險:

    1、未能如期畢業的風險。

    2、當地法律法規限制經營的風險。

    3、未能拿到獎學金的風險。

    4、學費高出收益超過30%、且此部分投資難以收回的風險。

    當然,現在某國政策規定嚴格限制公民海外購置地產,這部分資金怎麼運作需自行解決,本人在此無法提供意見或建議。

    以上的舉例給大家參考,舉一反三,重要的不是記住案例,而是記住遇到問題時的“解題”方式,即:培養投資思維的方式。

  • 2 # 英盟財經

    簡單點說,投資就是考慮利益回報,活在預期,其核心就是賺錢;

    消費是考慮感覺回報,活在當下,開心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6萬的信用卡額度刷爆了,該如何處理週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