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花秋月柳如風

    這個提回似乎有點……鄙人認為,南有南人風,北有北民俗,對於怎樣祭祀祖先或已故親人,人名有異,不必苟同。只應順應天時,身處敬畏之地,心存憶念之感,悌孝達德,是為祥和之祭。故天人共一,同享有生之年。謬論,勿噴。

  • 2 # 北大爐爐

    明日就是中元節了,好多人都回到家鄉祭祖,但是現在各地的風俗不盡相同,答主也不能說一定統一的定論性的答案

    但是說到中元節,不得不提到佛教的盂蘭盆會。在印度佛教中,佛教徒為了紀念先祖舉行“盂蘭盆會”,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佛教中認為 盂蘭盆可以用來解救已經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中元節最初就是起源於盂蘭盆會,從南北朝到唐宋時期,逐漸從一個宗教活動演變成民俗活動。尤其是到了宋代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個民俗活動了。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在宋代的時候中元節人們的習俗:

    《東京夢華錄》中有如是記載: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潘樓幷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又以竹竿斫成三棚,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構肆樂人,自過七夕便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五十日止,觀者增倍。中元前一日,即賣楝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賣麻谷窠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賣雞冠花。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才明即賣穄米飯,巡門叫賣,亦告成意也。又賣轉明菜、花花油餅、餕豏、沙豏之類。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本院官給祠部十道,設大會,焚錢山,祭軍陣亡歿、設孤魂之道場。

    從上面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宋代的時候,中元節前夕,人們會去市井買一些紙糊的各類冥器以及《尊勝目連經》,然後在中元節的時候,燒給故去的親人。並且,在七夕過後,則會有“目連救母”雜劇的演出,持續五十日。中元節前一日,也會有其他物品的販賣,比如楝葉,祭祖時鋪在桌面上;麻谷窠兒,用來系在桌腳上,等等。除去這些祭品以外,還會設大會,焚錢山,設孤魂之道場等等

    上面說的宋代的中元節的風俗,其實和現在我家鄉的差不多。今日陪著母親去街上買明日祭祖的物品,在街面上有著琳琅滿目的物品,比如紙糊的房子、衣物等,這與東京夢華錄中的相似,並且還有大量的錢幣等,這些均是在明日祭祖時燒給亡去的故人的。除此之外,母親還會準備一些菜品,再加上一些糕點,並且有所謂“神三鬼四”的說法,就是給神上供要準備三道菜,鬼是四道菜。我的岳母是信奉佛教的,她還會在中元節到來的時候,為亡去的故人誦經,用以超度。所以說,其實現在中元節的習俗和宋代的時候相差並不很大,多數都是傳承下來的。

    當然,南北方中元節的習俗可能不一樣了,作為北方人確實不太瞭解南方的習俗,在此就不便多說。但是,無論是何種風俗,都是表達自己對於已故親人的思念,不必究於細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鑑別衣服是否是純棉的?